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试论抗战时期内迁陪都企业及其布局开题报告

 2022-09-11 20:59: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中日矛盾的加剧以及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到来,大量抗战时期的档案资料被重新整理出版,抗日战争的历史又一次成为了最热门的问题之一。着眼抗战的历史研究,发现关于经济企业史中关于抗战时期企业内迁相关课题研究相对较少,于历史地理学方法进行的研究者则更少。

目前,关于企业内迁的历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其中成书较早的有孙果达的《去大后方-中国》、苏良智的《去大后方-中国抗战内迁实录》,两书都系统地研究和描述了抗战时期企业内迁的来龙去脉,对其中很多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前者主要以上海民营企业为主体进行研究;后者则主要依托个别几个企业的内迁经历侧重于对内迁历程的艰苦描述。成书较晚的相关著作有张守广的《抗战大后方工业研究》、周勇的《西南抗战史》等,这些学术著作都提及了企业内迁,对内迁企业的规模、种类、作用做出了宏观的介绍。另外,还有少许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几类:以兵工或民营企业为研究主体,如熊杏林、李清江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的组织和管理》,并进一步得出了兵工企业更具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研究结论;以个别企业和人物为研究载体,如刘志英的《林继庸与抗战初期的工厂内》,透过个体对那段历史做了研究、评价;以企业内迁的历史意义为主要研究内容,如苗威的《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对历史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西部大开发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对于企业内迁运动、内迁企业的宏观层面的研究,其研究也多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即在宏观层面用大数据来论及这场运动的前因后果。也有少许研究顾及到了历史的细节,但他们多以社会史学为方法,以企业家的生活、心路历程为视角,而对于容纳他们的地理大环境却描述不多。

地理环境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发生影响。只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降低地理对社会所产生的风险。不可以忽视,在外敌入侵的民族企业起步阶段,重庆独特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特殊存在的。于此我采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对企业内迁运动及迁渝企业的分布进行研究,侧重了地理对于历史的影响,这也算是对抗战时期内迁企业的研究的方法、视角上有了一些开创性的意义。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大后方经济中心,而企业则作为整个中心的支柱力量,二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相互交织、交融,我希望对于历史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于自身周围环境的理解,对今天的城市、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概述企业内迁运动及迁渝企业的历史。

从今天的视角回顾过去的内迁历史,对企业内迁运动、迁渝企业的数量,以及它们的历史作用做一个宏观的介绍。由于主要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故主要通过数据来阐述历史。

二、简单的论述迁渝企业分布的特殊性。

从抗战的历史时间大背景着手,论述企业内迁运动及迁渝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中国企业史上绝无仅有的特殊性。首先探究抗日战争对中国企业史的影响,战争使得企业被迫迁移,进入他乡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其次论述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无计划性及其具体表现,最后探究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于内迁企业的特殊性,以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困难。

三、分析迁渝企业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表、制图的方式展示迁渝企业及其厂址所在地,对迁渝企业厂址的区位选择进行归类分析。主要可以从地形、成本、交通、产业聚集、国防安全、个人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总结迁渝企业分布对于重庆企业分布的影响

通过对战后重庆厂企布局的分析,阐述抗战时期迁渝企业分布对后来重庆的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一、文献调查法

搜集重庆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的企业档案,如经济部工矿调整处、迁川工厂联合会、资源委员会等单位的史料,以文献为基础,论从史出。

二、图表法

对所搜集到的相关史料,如迁渝企业的各类信息,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处理、再现,直接、具体的再现历史真相。或直接引用第一手的图像资料,

三、统计法

通过根据归纳、总结的企业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得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

4. 参考文献

4.主要参考文献

一,书籍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上、中、下)》,重庆出版社,2016

2唐润明,《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财产损失:厂矿公司部分》、《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军工企业部分》,重庆出版社,2013

3张守广,《抗战大后方工业研究》,重庆出版社,2012

4苏智良,《去大后方——中国抗战内迁实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孙果达,《民族工业大迁徙——抗日战争时期民营工厂的内迁》,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6政协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7周勇,《重庆抗战史:1931—1945》,重庆出版社,2013

周勇,《重庆通史》第二册2版,重庆出版社,2014

8周勇,程武彦,《重庆抗战图史》,重庆出版社,2016

二、论文

1刘斌,《民营企业内迁状况探析》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硕士论文

3李清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历史考察》,国防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6王利霞,《钢铁工业内迁对抗战大后方经济的影响》,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三,期刊

1刘斌,《抗战时期民营工商业的内迁历程与价值考察》,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03期

2薛毅《资源委员会与抗战初期东部地区企业内迁》,武汉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3江寒秋,《抗战时期的企业内迁》,齐鲁周刊 2017年27期

4陆大钺,《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兵工企业内迁述论》,四川档案 2005年第5期

5蒋宝麟,《有限内迁与经营扩张——战时大后方的刘鸿生企业(1937-1945)》,民国研究 2009年

6刘志英,《林继庸与抗战初期的工厂内迁》,档案史料与研究 2000年第1期

7《抗战期间内迁的重庆企业》,重庆经济1995年第4期

8姜晶晶,《近十年来抗战内迁大后方工业企业研究综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

9薛毅,《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煤矿及其作用》,民国研究2015年第2期

10张守广,《抗战时期后方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1月第37卷第1期

11王子寒,《胡厥文抗战时期组织工厂内迁》,世纪 2006年第2期

12萧小红,《战时企业与政府:从民营厂矿内迁看对民族国家目标的认同(1937-1939)》民国研究 2011年第1期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 确定论文选题,接受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2022年1月 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至4月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4.2022年4月至5月 完成论文二稿。

5.2022年5月至6月 完成论文定稿。

打印论文并上交正式稿。

6.2022年6月         准备并参加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