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大学生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和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 2022-09-11 20:5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自我意识一直是心理学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在个人与当下社会的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关于孤独感、社交状态、情绪控制、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系列问题更使对自我意识的深度研究迫在眉睫。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由于意识极其复杂,因而有人称它为“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谜”(dennett,1991)。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也就是说,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使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控制。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才出现的,它的出现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认知风格便是其影响因素之一。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认知风格作为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展现了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也是个体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基本信念等的集中体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大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自我意识高低的影响。认知风格作为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展现了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也是个体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基本信念等的集中体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等。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认知风格和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在统计学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实验法

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手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程乐华,曾细花.(2000).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1期.

[2]冯晓杭,张向葵.(2007). 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7-10-7~ 2017-10-27:查资料,选方向,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2017-10-28~ 2017-12-22:确定论文题目,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资料,了解学术信息。

3、2018-02-17~ 2018-03-18:搜集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梳理,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