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对注意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控制感剥夺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9: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英国diana王妃的车祸真的是意外吗?hiv是用于控制人口的人造病毒?在类似事件中,部分个体在事件解释时表现出“阴谋论”倾向,主要表现为认为事件的公开解释是一种蓄意欺骗,背后是有权力集团在操纵着事态的发展及结果的,同时这种想法很难被改变。大量控制感的跨文化研究揭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控制感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而新兴的补偿性控制理论提出,个体在丧失控制感后会产生特殊的补偿途径,即泛化结构确认。进一步使个体产生模式识别、信奉阴谋论等知觉、信念、行为上的变化。
在心理学领域,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是对社会事件作出的未经证实的、不太合乎情理的说法,该说法宣称事件是权力群体或组织秘密联合策划的行动。从过往事件可以发现,阴谋论者的认知中存在封闭的信念体系,会强烈地忽视、歪曲真实的信息以维持自身的信念体系。而这种信念固执会影响个体对事物的注意分配,并且个体对此毫无察觉,进而对其政治参与、健康行为、环保行动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利用反应时指标对“阴谋论”者的注意分配进行研究。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集中不同活动的现象。本课题主要研究具有阴谋论思维的个体,在面对事件时注意的特点,探究其对于注意分配是否存在干扰。拟定通过反应时指标,比较个体在线索刺激与靶刺激位置一致与不一致时的反应快慢,从而得出阴谋论倾向是否启动了个体的不合理、模式化解释;并比较不同干预手段的效果,分析指标前后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探究出帮助个体摆脱阴谋论,回归理性的有效途径。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实验法
研究步骤:
(1)发现、提出问题;
4. 参考文献
[1] 白洁, 郭永玉. 阴谋论的心理学探索. 心理科学. 2017(2).
[2] 白洁, 郭永玉. 人在丧失控制感后会如何?—来自补偿性控制理论的揭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5).
[3] 刘珂, 张晶. 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对恐惧刺激注意分配的影响. 心理科学. 2016(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2-7~ 2022-12-27:查资料,选方向,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2022-12-28~ 2022-02-10:确定论文题目,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资料,了解学术信息。
3、2022-02-11~ 2022-03-16:搜集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梳理,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