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及依恋类型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9: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设备。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
目前国外研究者也没有给手机依赖一个明确的定义。brod 认为所谓“手机依赖”其实是一种技术压力,它包括两个因素: 一是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二是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无忌惮地使用手机。也有一类研究者将手机依赖归结到心理问题,着重强调手机依赖的心理和行为特征。toda 等人借助行为依赖和躯体依赖的部分理论,将手机依赖定义为“过度使用和间歇性的渴望使用移动电话”。也有人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个体的身心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依恋类型对手机依赖的影响。toda 等人将手机依赖归结到心理问题,着重强调手机依赖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其借助行为依赖和躯体依赖的部分理论,将手机依赖定义为“过度使用和间歇性的渴望使用手机”。
本文主要探究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依恋类型对手机依赖的产生是否存在影响。同时还要探各种依恋类型的手机依赖严重程度在统计学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4. 参考文献
[1]刘媛娟. 中学生自我控制、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姜永志,白晓丽,刘勇,阿拉坦巴根.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对手机依赖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7(03):24-2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20 ~ 2022-12-10:检索文献资料,开始选题,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2022-12-21~ 2022-12-31:确定论文题目,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资料,了解学术信息。
(3)2022-01-01 ~ 2022-3-3:设计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