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探究恋童癖的心理成因及其社会影响开题报告

 2022-09-11 20:58: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近两年儿童性侵事件频频发生,这些卑劣行为在遭受大家谴责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恋童癖”问题本身的兴趣。恋童癖是性变态的一种,性变态,又名性倒错、性偏离和性心理障碍,指性心理和性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表现在性爱对象、性身份、性目的或满足性欲的方式异常。性虐待、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等都是属于性变态。其中恋童癖(pedophile)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但在西方舆论中的出现,则基本上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90年代以后,随着打击网络恋童癖色情犯罪的热潮,它逐渐成为舆论中重要的一个伦理话题。恋童癖是专以性发育未成熟的儿童(无论同性或异性)作为性对象以满足性需要的性对象偏离障碍,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psychiant-ric association,apa)对恋童症的诊断标准(dsm-Ⅳ)是:①对青春期前的孩子(一般是13岁以下)反复地强烈地表现出性的兴趣,如性幻想、性冲动或涉及性的行为,这种状态至少持续6个月;②性幻想、性冲动或行为干扰了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③被评估的人至少16岁,并且比针对的儿童至少大5岁。

目前,国外关于恋童癖各方面的研究都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工作,相比而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则比较薄弱,与此相关的文章较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恋童癖的心理成因及其社会影响。恋童癖是专以性发育未成熟的儿童(无论同性或异性)作为性对象以满足性需要的性对象偏离障碍,恋童癖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外在因素有家庭、社会、大众媒体等,内在因素有生理遗传、神经发展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们对恋童癖的看法也有很大不同,可见这一心理现象对不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纳,探究引起恋童癖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对不同社会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梳理法

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德龙.恋童癖的成因与对策[j].心理世界,2005,(2):43-45.

[2]刀喊英.从电影《洛丽塔》看不伦之恋的伦理困境[j].电影文学,2014,(5):72-73.

[3]冷天.性变态犯罪心理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9):165-16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0-7 ~ 2022-10-27 查资料,选方向,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2022-10-28~ 2022-12-22确定论文题目,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资料,了解学术信息。

3、2022-02-17 ~2022-03-16搜集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梳理,完成开题报告。

4、2022-03-17 ~ 2022-04-13完成实验设计及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

5、2022-04-14 ~ 2022-05-1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论文的初稿。

6、2022-05-11 ~ 2022-05-18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并最终定稿。

7、2022-05-19 ~ 2022-05-25查重,并提交符合要求的论文文本以及相关附件材料。

8、2022-05-26~ 2022-06-20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