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学习拖延的影响:学习倦怠的中介效应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8: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每当临近考试时,之前空无几人的教室就会突然爆满; 许多人或许只有在考试前的一两个星期,才会打开书本。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就是在大学里已经很普遍的现象———学习拖延。拖延(procrastina-tion) 意指当人们预料到推迟会引起很糟的后果时,仍然自愿推迟一个已计划好的任务或活动的行为。拖延行为延伸到学习领域即成为学习拖延。
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职业倦怠”一词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people - helping professional) 由于工作要求持续情感付出、精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导致情绪枯竭、筋疲力尽,产生对工作、他人日渐冷漠,无工作成就感等一系列负面症状。随着对倦怠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提出了倦怠在学习领域中的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首先,明确情绪稳定性、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操作定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1、采用epq问卷了解被试的情绪稳定情况。2、采用学习倦怠问卷调查被试的学习倦怠的特征状况。 3、采用学习拖延量表了解被试的拖延程度。
再次,通过问卷收集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运用相关法分析情绪稳定性、学习倦怠和学习拖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探讨学习倦怠在情绪稳定性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解决拖延,缓解倦怠,提高大学生自主性的方法和途径。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4. 参考文献
[1]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4 - 6.
[2]包翠秋.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分析[d].重庆: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2) : 21- 23,2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