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8: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然而直到近二、三十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问题才成为学术领域中的热点问题。199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该规定中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是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素质及其发展做出了很多研究,包括各因素论、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教师知识的研究、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等等。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五大方面共十八个要点。分别是观念(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技能(教学组织、表达、板书、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控制能力、反应能力、研究能力)、规范(师德修养、学术规范、行为举止、人际关系)。而教师专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强调的是从非专业到专业化的转化过程。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以苏州市为例,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找出影响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因素,并且分析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找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的可行性方案,为未来的教育提供可能方向。
预期目标:
(1)界定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操作定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步骤:(1)确定调研问题
(2)抽样调查设计(包括抽样设计和问卷设计)
4. 参考文献
[1]王桂英.新型小学教师素质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林崇德,申继亮.教师素质论纲[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
[3]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200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7-10-7~ 2017-10-27:查资料,选方向,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2017-10-28~ 2017-12-22:确定论文题目,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资料,了解学术信息。
3、2018-02-17~ 2018-03-16:搜集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梳理,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