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棋类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以S幼儿园为例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8: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七十年代,校本课程运动兴起,许多国家开始尝试一种以学校、教师参与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新模式,重新调整与优化配置课程决策权力与教育资源,扩大学校课程开发的权限,找回课程开发的真正主体,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掀起了一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潮,同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标志着幼儿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纲要的指导下,我国启动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实验,各幼儿园开始进行园本课程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
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棋类活动又是集科学、文化、艺术、竞技为一体的一项智力体育活动。在幼儿学习阶段以棋类教育活动来充实幼儿的学习生活,能够有效锻炼幼儿思维,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徐英,2017)。现在,随着“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热点话题。幼儿园开展的棋类活动能够以游戏为载体,全面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棋类课程,以积极探寻游戏化的棋类教学策略,玩中乐学,以“棋”育人,从而实现以棋养性,以棋启智,以棋育德的教育目标(励发珍,2013)。
相比之下,国外的幼儿园拥有很大的课程决策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置课程,这就等同于我国的园本课程,但他们直接称之为“幼儿园课程”。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幼儿园课程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且其中一些都对世界学前教育都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课程进行了研究。devries等倡导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应该融入建构主义的思想。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观察幼儿思维的改变。他们介绍了七大类的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思维,包括提供乐器,学习简单的烹饪,观察水的流动,列举教室中的几何体等(devries,2002)。josephine研究了新加坡教育部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提高学习效率而进行的课程改革。幼儿园课程从强调知识性的学习转为注重从经验中学习。她同时也指出,虽然使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但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作为支持者的作用还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意识能够很好地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josephine,2014)。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幼儿园棋类园本课程开发概述:
(1)棋类园本课程概念。
(2)s幼儿园简介。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网络搜索,查阅期刊和著作,搜集有关棋类园本课程、校本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理清思路,为下一步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另外,笔者还在s幼儿园查阅、分析、整理棋类园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课题资料等,从而更加全面的追溯其发展过程。
2、观察法:通过到s幼儿园实地观察,进行开放式访谈、与教师自由交流等,了解幼儿园教师对棋类课程资源问题的认识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的现状,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笔者利用实习老师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棋类园本课程。在不告知带班老师的情况下,对园长、教师参与园本课程的情况和幼儿园文化氛围的内容进行参与式观察,还选取了各个年龄班进行重点观察,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实施棋类课程的情况以及幼儿、家长对课程的反馈。
4. 参考文献
[1]丰祥. 浅谈国际象棋与素质教育[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242-00242.
[2]姜丽丽.幼儿园棋类游戏活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反思[j].北方文学旬刊,2012,(10):18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7-10-01~ 2018-01-01: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搜集相关研究资料。
(2)2018-01-02~ 2018-01-22:教师完成并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3)2018-01-23~ 2018-03-03: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撰写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