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8: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研究者提出要重视幼儿科学启蒙,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尝试,经过10多年的实践,科学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一个部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能够大大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它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增进其成功感和胜任感。《纲要》指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是为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国外的科学课程通常也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而且是用探究的方法学科学的。美国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并把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看做事促进紧急发展,进行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因此,也非常重视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文件》是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制定的对美国幼儿科学教育的标准要求,是一个指导性的纲领,它表达了对科学教育实质的认识:幼儿科学教育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幼儿科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李艳,2008)。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科学区活动是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形式。它通过丰富的物质材料、充分的活动时间、宽松的活动氛围,为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以几所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班级为对象,从区角活动的活动准备、活动指导和活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分析幼儿园在科学区角活动开展的各个方面的现状: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研究、区角活动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有关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开展的研究现状。
2)观察法:研究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幼儿园开展科学区角活动中的观察对象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并用摄像机进行全程记录以搜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主要从活动准备、活动指导和活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4. 参考文献
[1]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7):60-62
[2]李贞贞.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6(11):37-40
[3]徐浩棋.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4(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0-01~ 2022-01-01: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搜集相关研究资料。
(2)2022-01-02~ 2022-01-22:教师完成并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3)2022-01-23~ 2022-03-03: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撰写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