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后端设计模块实用程序的研发开题报告
2022-10-18 10:44: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ic平面设计中的第一个步骤中,包括了对模块的大小调整和引脚摆放的位置变换,设计流程中一旦确定二者则难以再修正,后续流程将以此为基础。
此步骤中经常需要根据要求做快速试验性的尝试,用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便于调整后续版本。
在平面布局设计中,如果人为的逐一对模块和引脚位置试验改进,需要几天的时间调试测试,拖延了后续布局布线和进行物理验证的时间。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在我目前所处的企业实习阶段,仅能简单使用相应的软件(icc2)辅助设计平面布局。
该软件十分强大,但是对于平面布局设计显得较为一般。
平面布局对后续的标准单元放置和绕线有极大影响,必须考虑到各模块以及接口之间的交互,以满足各模块间交互所需要的建立时间、保持时间以及保证绕线的可行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数字后端设计又称物理设计,将网标格式的文本转化成一个个有物理大小和位置的单元、连线。
并且在实现过程中要满足面积、功耗、性能等要求。
业界主流的后端工具来自synopsys、cadence两家公司,虽然两家公司工具不同但是基本流程相似。
4. 研究方案
深入学习tcl语言,写出有助于快速修改floorplan的程序。
在icc2软件中调用该程序,帮助快速修改原始floorplan。
使用tile builder和icc2软件辅助检查该版本floorplan是否合理。
5. 工作计划
3月3日-3月16日:熟悉linux基础操作,掌握tile builder和icc2的基础使用方法。
新建tile builder后端工程,了解软件内具体的后端流程。
打开icc2,熟悉操作界面,学会调用已有的tcl脚本程序,尝试修改floor plan。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