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静脉输液监控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2022-10-13 14:17: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如今的医院中,对输液瓶的输液监控都是由患者、陪护人员或者是护士来进行的。一般而言输液过程时间比较长,如果不能及时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控,就会出现医疗事故。为了解决如今静脉输液中存在的这些弊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静脉输液监控系统,目的是降低医院管理的难度,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尽可能的避免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医疗事故。主要研究输液过程中的滴速检测和自动控制。护士可采取上位机软件或按键来设置输液速度,采用步进电机来对滴速进行调控。当输液瓶中的药液将滴完时,声光报警启动,提示护士采取处理措施。上位机可以实时显示病区内各床位的输液状况。系统有利于提高病区的管理水平,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同时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文设计与实现一套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光电检测技术、通信技术、步进电机控制等技术,其关键问题及难点有:
(1)设定点滴速度;
(2)自动控制液体速度,并实时显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对智能输液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 年代后期.国内才开始从事智能输液监控设备产品的研发。于向英等利用弹簧变形和输液瓶质量变化的原理研制出一种 医用输液报警器,但该设备误差较大,每次使用前需根据输液 容器进行质量调整,弹簧移动易产生疲劳,使用和维护非常不便:赵金农等设计了一种微型激光输液报警器,利用激光多普勒原理检测流速。实现对输液过程中异常情况的报警,但是该仪器灵敏度较低,容易产生误差;李长胜嗍等利用光纤发出的 光束在液面处发生全内反射的原理.研制了一种输液结束自动报警装置。该装置成本低且易于网络化,但是不便于安装, 稳定性差;张爱华等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用于输液液位的非接触检测。其受吸附水作用和液位下降速度的影响较大,且不易操作;李云胜利用mscomm通信控件和vc 语言编程, 设计了一套可视化输液实时监控系统,此系统界面直观,操作简单,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国内对智能输液系统研制较早的厂家有北京科力建元公司和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公司,前者研制了znb系列输液泵,后者研制wz系列注射泵,但是都存在输液精度不高、调整时问长、价格高等弊端。 由于一味地模仿和借鉴国外的成熟产品,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去研发,如今国内的医疗输液监控设备技术相对落后,功能单 一,精度和灵敏度不稳定,可靠性不高,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较低,设备性能达不到实际需要.因此未能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
智能输液系统在国外的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早,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i临床输液监控基本实行智 能化,智能输液系统在医院的使用十分普遍。临床使用较多、性能较好的有德国贝朗公司的pemsor@compact系列注射 泵,其控制精度可达2%,以及infusomat@fms系列输液泵,使用比较广泛。另外,美国百特公司的便携式输液泵和弹性输液泵,日本jms株式会社的ot系列输液泵,以色列凯撒公司的 bodyguard(生命卫士)输液泵等产品的技术也较为成熟,安全 性能较高。这些输液设备都具备输液监控功能,并能输出输液 状态信号,从而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来组建网络,已被我国一 些大型医院引进。但因其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危重患者韵监护。
现在大部分的输液监控仪、输液泵和注射泵体积都比较庞大.受到交流电源和输液架等的限制。只适合于在固定地点输液,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各公司都加紧研制体积更小、 更轻便的智能输液系统,便于携带,可以在各种条件甚至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输液。
4. 研究方案
4.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本课题的输液系统分为以下部分:储液液面检测、滴速测量模块,点滴速度控制(电机系统控制)模块,键盘显示模块。结构图如下图2-1
5. 工作计划
第1 周 接受任务书,领会课题含义,按要求查找相关资料;
第 2 周 阅读相关资料,理解有关内容;
第 3 周 翻译相关英文资料,提出拟完成本课题的方案,写出相关开题报告一份;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