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27 10:32:3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企业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还是会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正方面的作用,这个问题的研究将对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实现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数不胜数,学术界对社会责任的定义也存在分歧,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针对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探究二者的内在关系,对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战略性管理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社会责任的正确定义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2、社会责任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绩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阿奇b卡罗尔(archie.b.carroll)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他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整的概念:即企业所有的社会责任=企业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伦理责任 慈善责任;并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图。而需要指出的是,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金字塔图相当于一个利益相关者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每一类责任对应体现着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才有了初步发展。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1924),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csr。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把公司的道德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道德因素在内。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定义在发展中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它的含义有个不相同。20世纪30年代之前,权威观点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管理获取更大利润。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从原来的授权者变成了受权者,其职能由追求利润扩展为平衡利益。这一阶段公众要求企业更多地关注员工和顾客的利益和要求,更多的参与改善工作条件和消费环境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造成了诸多问题: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贫富差距加大等。这引起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承担包括尊重人权、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在内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关于社会责任的倡议和活动得到了源自全世界的的广泛支持和赞同。21世纪以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联合国全球契约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遵循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
管理经济学强调企业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中去。历来学术界对二者的关系研究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有少量学者认为二者没有关系或者负相关关系。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兴起时便大致出现了三种观点: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正相关的代表性作者是bragdonmarlin(1972)、bowmanhaire(1975)、parketeilbert(1975)、heinze(1976)以及studivantginter(1977)等,这些学者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业绩。负相关论的代表人物是vance(1975),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业绩。因为社会责任的履行会产生相应的成本,相对于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其他企业来讲,这会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会导致企业业绩下降。不相关论的主要代表是alexanderbuchhol(1978)以及abbotmonsen(1979),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业绩之间没有关系。bradgon和marlin(1972)使用股东权益回报率(roe)为研究指标,确定公司社会责任(csr)与roe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80年代,cochran和wood(1984)采用营业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营业利润和销售额的比率、超常价值等三类会计收益率指标来分别衡量1970-1974年的39家公司和1975-1979年的36家公司的财务绩效,用声誉指数来衡量csp,研究结果表明,csr与企业财务绩效指标有重大联系。appealed,carroll,hatfield(1985)进行了一项观察csr与利润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这项研究肯定了csr四个部分的顺序:经济、法律、伦理、慈善。preston和obannon(1997)比较了美国67户大企业1982年至1992年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他们用财富企业社会名誉调查代表社会绩效,用总资产利润、净资产利润和投资利润作为财务绩效的代表,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berman等(1999)以1996年《财富》杂志列出的世界500强前100件公司为初始样本,然后从kld公司的数据库里挑选出具有完整数据的81家公司,计算其在1991-1996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以员工利益、多元化、社区利益、环境保护、产品安全及质量五个指标为自变量,以资产回报率为因变量,分析公司与履行社会责任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的财务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员工利益和产品安全及质量与财务绩效和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多元化、社区利益、环保方面与财务表现和公司价值相关程度不明显。simpson和kohers(2002)对美国国有银行1993年至1994年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以企业社区再投资行为(communityreinvestmentact,cra)为排序作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用总资产利润和贷款损失率评价财务绩效,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后,对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袁家方(1990)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是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刘俊海(1999)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该定义强调公司社会责任是对公司绝对营利性的一种修正,要求超越单纯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刘连煜(2000)认为:公司社会责任者,乃指营利性的公司,于其决策机关确认某一事项为社会上多数人所希望者后,该营利性公司便应放弃营利之意图,俾符合多数人对该公司之期望。郭红玲在2006年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联性,以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需求分析为基础,构造了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企业社会责任供给评价模型,在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需求与供给以后,实证研究了部分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供给与其成长性的财务绩效的相关关系。阳秋林(2002)选取了五家公司,分析他们2000年的年报,分别从人力资源责任(工资水平和培训支出)、职工保障措施(养老金和工会经费的提取)、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分析(上缴所得税)和企业对社区贡献的调查分析(环保支出和公益捐赠)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李正(2006)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结果表明,从当期看,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价值越低。并且,资产规模、负债比率、重污染行业因素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显著正相关;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st类公司、前一年的盈利能力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显著负相关。我国的《公司法》明确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包括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的遵守。刘玉廷(2010)提出企业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提高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是企业应当履行的重要社会责任。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中国目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和问题:其次,分析社会责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最后,进行实证设计,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以下为示例:
1)查阅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