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其抗药性菌株的紫外诱变开题报告

 2023-02-13 09:53: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takahashi ]俗称绿霉病、青粉病,也有农民称之谓丰收病,是近年来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稻曲病可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年份造成减产可达20%, 病害发生严重年份减产达30% 以上,同时, 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 对人畜有致呕、致幻和致畸作用,对稻米质量、人畜安全、自然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1]。如不能有效控制, 将严重阻碍水稻生产。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稻曲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2]。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对稻曲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课题就丙环唑对91个稻曲菌株的毒力进行了试验, 以建立稻曲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基线,为将来开展田间抗药性监测提供标准和参考,同时通过诱导室内抗药突变体, 为评估稻曲菌对丙环唑的抗药性风险提供理论依据[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类等病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 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 水稻恶菌病, 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丙环唑与苯醚甲环唑等复配成30%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armure)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水稻上使用,具有杀菌和调节生长双重活性。根据田间试验示范结果, 水稻使用爱苗后对纹枯病、稻曲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主要表现结实率提高, 千粒重增加[5]。丙环唑在国外获得登记的作物有40多种,在推荐使用的作物及剂量下进行叶面喷雾未发现药害,但对个别作物的个别品种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丙环唑叶面喷施常见的药害症状是幼嫩组织硬化、发脆、易折、叶片变厚、叶色变深、植株生长滞缓、组织坏死、穿孔等。不同作物的忍耐性有较大的差异,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药害发生的程度也不一样。丙环唑一般在作物的种子萌芽期、嫩梢抽发期、苗蔓伸长期、花期和幼果期极容易发生药害,其他时期较少发生。不同时期药害造成的损失也不同,苗期影响较小,花期和幼果期影响最大,大多数会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但丙环唑的药害大多数是暂时的,一般情况下抑制作用持续7天左右[6]

过去研究发现,丙环唑对稻曲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奚本贵[1]等人的研究发现,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为0.67 μg/ml。林琳[2]等人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得的丙环唑对稻曲病菌ec50=009μg/ml,其毒力方程为:y=0.489x 6.1751(r2=0.98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

1. 通过建立稻曲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基线,为将来开展田间抗药性监测提供标准和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丙环唑对稻曲菌的抑制率,并利用dps软件得到毒力回归方程,从而得到丙环唑对稻曲菌的ec50和ec90,并绘制出91个供试稻曲菌株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基线。

根据得到的数据,分别选取一个抗性较强(即ec50较高)的稻曲菌株和一个抗性较弱(即ec50较低)的稻曲菌株,在含丙环唑的pda培养基中进行紫外诱变,得到抗性菌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有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在丙环唑对稻曲菌的防治效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

建立稻曲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基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抗药性检测,以及对其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8月到9月20日间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得到丙环唑对稻曲菌的ec50和 ec90,并绘制出91个供试稻曲菌株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基线。

2013年9月20日到10月15日间,紫外诱变,得到抗性菌株。

2013年10月15日到十月底间,整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撰写文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