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提高水稻的单产并改善稻米的品质成为水稻育种家最为主要的育种目标。
非洲栽培稻种质资源中广泛存在着各类抗病虫、耐盐碱、抗旱、耐高温等相关性状的优良基因,而且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之间具有强大的种间杂种优势,若能将非洲栽培稻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亚洲栽培稻中,并很好的利用两者之间的杂种优势,必将可以显著地提高水稻的单产,使水稻育种产生新的飞跃。
但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之间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常使其杂种f1表现高度不育,极大限制了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向亚洲栽培稻的转移及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利用以滇粳优1号为背景亲本、非洲栽培稻为供体亲本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来定位一个控制水稻种间杂种败育的新位点,并对其控制的花粉败育现象进行细胞学研究,以期为图位克隆该败育位点、阐明杂种败育的分子机理、有效利用非洲栽培稻中的优秀基因及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试验材料及田间种植 亲本:滇粳优1号; nil:以滇粳优1号为背景,非洲栽培稻为插入片段。
nil/djy1 杂种f1 细胞学材料采集及田间实验管理具体操作方法见附录。
2 近等基因系(nil)的构建云南省农科院陆稻课题组在对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杂种不育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于2001年开始选择一批非洲栽培稻与滇粳优1号杂交并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材料,以转育、分离、鉴定来自非洲栽培稻的杂种不育位点,本研究所用的近等基因系就是其构建的众多近等基因系材料之一。
4. 研究创新点
利用一个以滇粳优1号为受体亲本,非洲栽培稻为供体亲本构建的近等基因系(NIL),背景纯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8-2014.9.15 调查F2群体的花粉育性分布 2014.9.15-2014.12 S40的初定位 2014.12-2014.3 S40的精细定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