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0 0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意义

小麦是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和贸易额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小麦面积占世界小麦面积 10.5%,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5.4%,因此中国小麦在世界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1]。江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演变大体经历了7~8次更新换代,林作楫等从大的育种目标方向,认为可概括为4个阶段,各个阶段之间又有一定交叉。由于品种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小麦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6]。本研究通过对历年来生产上推广种植品种进行实验分析,有助于明确年代间主要性状的演变趋势及方向,期望为下一步的品种改良和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施用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最有效方法之一[7]。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粮食需求增多,氮肥作为农业生产的决定因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氮肥年使用量已跃居世界首位[8],我国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9],然而,我国粮食产量并没有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小麦的产量水平有影响,合理施肥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措施,也是改善如今环境的必须手段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目标

本试验主要研究1)不同年代冬小麦的生长特性2)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

2.2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

实验法

3.2 技术路线

/>

冬小麦指标测定

生态特性

冬小麦品种

施氮量

产量

生育进程

冬小麦指标测定

生态特性

冬小麦品种

施氮量

产量

生育进程


3.3 试验方案

3.3.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3-2014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北纬3201′-3203′,东经11836'-11838')进行。试验站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013-2014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5.9-17.0 ℃,最高温为37.5 ℃,近20年来最低温皆高于-10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00-1200mm,年降水日数113-132天,年日照总时数为1700-2000小时。试验区土壤为棕壤土,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53g/kg,28.08mg/kg

3.3.2 处理与材料

本试验选用设置三种纯氮水平分别为N0:225,N1:300和N2:375kg/hm2。磷钾肥在播种前,折合为P2O5 170 kg/hm2(16 %过磷酸钙)和KCL 170 kg/hm2(60 %氯化钾)作基肥全部施入,氮肥为尿素,基肥和拔节肥各施50%。设6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是2m2m,每个处理重复2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

供试的小麦品种为扬麦13与扬麦158。2013-2014年生长季,于2013年10月29日播种,2014年5月28日收获,生产管理采用当地高产栽培技术。

3.4 可行性分析

1)试验设计遵循唯一变量原则;

2)试验所需的仪器多为普通的测量仪器及烘干机,实验室具备。

4. 研究创新点

用不同年代的小麦品种进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09~2013.10:文献调研,试验设计大田试验和布置;

2013.10~2014.06:田间管理和取样,样品经处理后备用;

2014.06~2014.12:小麦收获后,转向室内测定,分样称干重,拷种、脱粒,测千粒重等全部试验指标的分析和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