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扩张速度呈现出了指数级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国际上先进的金融市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金融市场的供给与实体企业的需求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错配。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够完善,在目前的条件下,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司以自己的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以获得债务融资;二是利用股票市场等渠道进行股票融资;然而,当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股权融资的触达能力不强,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融资。
随着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兴起,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所面临的高昂成本和资金难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普及范围广、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项重要策略。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深度交融,数字普惠金融以其卓越的技术和服务方式,填补了传统金融的短板,为我国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加高效顺畅的运行。数字普惠金融在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方向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多样化可以使企业装备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这对于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经济繁荣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特别是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型企业的成长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有很大不同,我们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服务模式上就可以看出。在过去,金融机构一般服务于实体经济,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而现在则不同。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经济逐渐成为了主流。而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以其虚拟、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这就引起了人们对其产生一定担忧: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偏离原本的主业,期望通过金融市场投资增加企业利润,过度的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将造成很大的冲击,不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过度的金融化,使大量资金在金融市场内空转,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不利。因此,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非常重要,解决中小金融化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对研究过程进行深入探究: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开篇,将探讨研究的背景、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金融化的定义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金融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为第三章的理论分析和第四章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基础,因此这部分的内容非常重要。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了解研究对象现有文献的历史和现状的方式初步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在此项工作基础上,确定需要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对设计本文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较为全面、广泛地阅读,深入地进行分析,充分了解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金融化等领域的研究现状,确定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中小企业金融化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并归纳总结现有文献,为本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金融化提供理论支持。
(2) 理论分析法
4. 参考文献
参 考 文 献
1 毕思琦.中小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区域金融研究,2022,no.596(03):54-61.
2 陈倩,史桂芬.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中小企业发展了吗?——基于tvp-sv-var模型的动态识别[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2,38(12):48-6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11月15日-2024年1月8日,毕业论文选题,填写选题申报书。
(2)2024年1月9日-2月1日,收集、阅读文献资料,进行前期研究,撰写开题报告。
(3)2024年4月4日-4月8日,完成开题报告,在系统中提交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