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随着创新资源的不断聚集,创新驱动已然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中心位置,才能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更离不开创新驱动。但是由于我国传统金融服务门槛较高且手续复杂、效率低下,使我国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着价值扭曲、资源配置错乱等问题,逐步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初衷,严重制约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严重抑制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以期通过数字技术为传统金融赋能添彩,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造福弱势群体。
目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在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的背景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水平的直接影响效应、间接影响效应及其中介效应。首先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继而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的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人力资本、产业升级为中介变量,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系统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的文献资料与相关书籍,并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奠定良好的文献基础。
(2)实证研究法:根据实际研究内容,本文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其次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在不同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的特征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非线性影响。
4. 参考文献
[1] 任碧云,刘佳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基于内部供给与外部需求视角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2):99-111.
[2] 梁双陆,刘培培.数字普惠金融、教育约束与城乡收入收敛效应[j].产经评论,2018,9(02):128-138.
[3] 万佳彧,周勤,肖义.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经济评论,2020(01):71-8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2024学年第2学期,第1周:下达任务书。
2.2024-2024学年第2学期,第2周: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3.2024-2024学年第2学期,第3-6周:撰写论文初稿,并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