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机构声誉与科创板企业IPO抑价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9 0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的证券市场自1990年成立至今一直存在着ipo高抑价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我国ipo抑价率呈下降趋势,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而言还处于高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ipo抑价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行为金融以及制度等视角,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委托代理理论、赢者诅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承销商声誉假说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和投资者情绪等基于行为金融的理论等多种理论与假说相继出现。目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被广大学者最为接受和认可的理论之一。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中国注册制市场正式开启。科创板在ipo定价上不同于传统a股市场规则,它不受发行市盈率上限管制,完全遵守市场化定价原则,并以保荐机构的跟投来对ipo定价的合理性进行背书。另外,科创板在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让股价充分运动,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科创板ipo审核重心也转移到了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完整性、真实性、充分性,淡化了对ipo主体的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审核。所以在科创板中,投资者不能像以往一样盲目追寻新股来获取超额收益,而需要通过获取分析有效信息来理性投资,这些有效信息就包括了保荐机构声誉。正是由于科创板的特殊性以及保荐机构在ipo定价中的重要作用,导致保荐机构声誉对ipo的抑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高声誉的保荐机构拥有优秀的市场需求把控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从而调整和修改ipo定价,间接影响ipo抑价水平。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在科创板市场中保荐机构对ipo抑价水平的影响,丰富和完善了科创板市场ipo抑价领域的研究,并为如何改善ipo抑价水平提供了方向建议和解决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科创板市场保荐机构声誉与ipo抑价率的关系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保荐机构声誉的衡量、保荐机构声誉与ipo抑价率的回归模型、变量的选择

写作提纲: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为国内文献综述与国外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评述;第三部分是研究假设:科创板市场中保荐机构声誉与ipo抑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先选择变量,包括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等,再根据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然后选取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第六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已有不少学者研究保荐机构声誉对1po抑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二者的直接关系上。主流观点认为,保荐机构声誉越高,ipo抑价程度越低。beaty&ritter(1986)研究发现,拥声誉资本的保荐机构会促使新股抑价发行。如果作为保荐机构的保荐机构将价格定在远低于抑价的均衡水平,它会失去有发行需求的客户公司;如果保荐机构的定价高于ipo抑价的均衡水平,它会失去潜在的市场投资者,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声誉资本的流失。carter& manaster(1990)认为,低风险优质公司为了发行成功,会选择高声誉保荐机构负责其发行业务,从而向市场传递其优质企业价值;负有名望的保荐机构为了保持较高的声望,亦更倾向于为低风险公司进行公开发行股票。基于”赢者诅咒假说”, michaely&shaw(1994)将ipo抑价归因于知情投资者和不知情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承销发行的保荐机构其声誉越高,ipo抑价水平越低,“扔在桌子上的钱”更少,同时,长期业绩表现越好:;beatty&welch(1996)也得出了相同结论; chemmanur&fulghieri(1994)将保荐机构看作上市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桥梁,由于对保荐机构建立严苛的评估机制造价昂贵、可行性差,因此,保荐机构的声誉就取决于它的历史业绩,并且保荐机构在新股发行时如果定价发生严重失误,则会造成声誉的损失,这也是保荐机构不愿接受的;loughran&ritter(2004)研究发现,美国ipo市场中,保荐机构声誉与ipo抑价之间的负向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但在20世纪90年代此关系却发生了反转,ipo公司愿意雇佣那些能够向认股者们提供更高抑价水平的保荐机构。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学术界对于保荐机构声誉与ipo抑价的直接关系未达成共识。李妍(2010)利用中国798家a股上市公司的ipo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保荐机构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并认为中国国内承销商正在逐渐认识到持有良好声誉的重要性;基于中国创业板市场,张强、张宝(2011)研究了保荐机构声誉和ipo成本发行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保荐机构声誉越高,ipo发行的直接成本越高,间接成本则越低,鉴于间接成本在总发行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ipo的间接发行成本也就是上市首日的抑价,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发行成本呈现负向关系;宋顺林、唐斯圆(2016)认为,投资者情绪通过影响初始报价阶段的机构报价推高了新股发行价,进而降低了ipo抑价,而承销商总体上在最终定价阶段在机构报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发行价,并且利用了机构报价中的投资者情绪成分。

学术界对主板、创业板等板块中的保荐机构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已有研究,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将着眼于新兴的科创板市场中保荐机构声誉对ipo抑价产生的影响制。本文就是以此为研究出发点,借助中国科创板市场数据,揭示保荐机构声誉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前——完成开题报告;2、2022.3.13前——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完成中期检查;3、2022.5.10前——修改论文、重复率检查、定稿、完成外文文献翻译;4、2022.5.22前——完成论文答辩、二次答辩。

5. 参考文献

[1]booth, j.r. and r.l. smith,an examination of the smal -firm effect on the basis of skewness prefer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87,10 (1):77-86. [2] beatty r p, ritter j r. investment banking, reputation, and the under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6, 15,(1): 213-232.

[3] beatty r p, welch i. issuer expenses and legal liability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es, 1996,39,(2):545.

[4]carter r, manasters.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nd underwriter reput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0,45,(4):1045-106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