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2012年末中国的贸易国际储备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其经济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的地位日渐凸显,但是其金融货币小国的地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经贸大国货币小国的国际地位突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道路上经济贸易与金融货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由于中国主权货币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相应的地位与影响,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外贸企业汇率风险防控等国内国际金融问题的破解更加困难,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是中国最终向经济贸易金融强国迈进的关键,但是,目前无论从地域维度还是国际货币职能维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都很低,如果盲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风险巨大。因此,设计合理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理论经验以及路径依赖等问题,成为中国国家金融战略层面的焦点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重点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该重点防范的风险。通过分析国际货币的内涵,我们认为国际货币应该具备三个核心职能:第一,储备的职能,可以成为大型投资机构和主要国家央行的储备货币;第二,贸易中介,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最后,作为金融交易工具的职能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难实现的。经过对历史上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国际化路径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一个同步进行、齐头并进的过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说来,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国际协议和金融市场三条路径加以实现,这三条路径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其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和核心是金融市场的路径,这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和根本所在。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亟需推动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在国际上积极稳步地增加人民币计价的、高质量的金融资产;二是加大放开中国企业和家庭走出去的力度,促成资本的双向流动。具体来说,我们需要稳步增加境内外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推出地方债和大企业债;适时推出国际板与RQFII、QFII的政策组合;鼓励国际性和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进一步优化调整外储结构;加强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沟通,加深理解;统一离岸、境内人民币交易市场的监管;实行总量控制的地区金融走出去试点。在风险防范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要谨防央行沦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埋单者;在鼓励个人或家庭走出去投资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信用危机,放开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加强监督管理、精心设计、巧妙控制,保留对资本管制的空间,做好相应的预案,避免突发的大规模资本外流带来的风险。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尤其是经济学家和专业人士在这个问题都建言献策,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理论上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归根结底只有两种路径一是资本输出通过资本项下走出去。二是国际贸易通过经常项下走出去传统观点认为美元国际化成功的原因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在这个体系下,美国将美元输出给欧洲和日本用于战后复兴而欧洲和日本再用手中的美元购买美国的产品在这个循环当中美元逐步统治了世界货币体系 因此通过资本项下输出本国货币再通过经常项下回流被认为是货币国际化成功的模式然而通过研究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国际化的历史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资本输出是强势货币国家已取得货币霸权地位的结果而非原因在一国货币国际化初期其主要目标应在于提高本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 只有紧紧依托国际贸易的真实需求其。
二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不断开展将会形成海外人民币资金沉淀,如果这些海外人民币资金没有合理投资渠道保值增值必然会影响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搜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了解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
5. 参考文献
[1]frankel jeffrey a. 1991, 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in the 1980 s , d bernheim andj shoven (eds), national sav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 227-260.
[2]krugman paul, 1984, 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the dollar: theory and prospect , j. bilson and r.marston (eds), exchange rate theory and practice,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261-78.
[3]mitsuhiro fukao, 1990, liberalization of japans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the balance of payments , boj monetary and economicstudies, vol.8 no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