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发展,金融与信息科技联系愈发密切,突破了传统模式,打造全新的数字金融时代很大可能是未来金融创新趋势。
数字普惠金融便是经济新趋势,其数字算法的精密、安全、普惠等作用使其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尤其是如今疫情之下,交通不便等原因为线上金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从相关理论出发,运用实证研究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就业质量的相关性,依靠数据支撑与模型建立,选择影响较大的几个方向进行更为具体的因果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更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就业快速共同发展的建议措施,丰富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理论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就业质量现状2. 分析就业质量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间有哪些表面或潜在因素相互联系3. 建立模型具体分析关联度较大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有效建议写作提纲:一、 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
二、 理论分析: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假说以待验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冯大威,高梦桃等(2020)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 clds) 匹配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创业概率; 从雇员规模和创业动机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只对选择“自雇型”和“生存型”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影响“雇主型”和“机会型”创业; 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创业活动的雇员规模和收入。
何宗樾, 宋旭光(2020)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个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红利偏向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并且有助于缓解个体创业的借贷约束以及社会关系资源不足的制约,能够显著促进他们的就业决策。
黄益平和黄卓(2018)总结中国数字金融在过去十几年中的快速发展,并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数字金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中国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特征和风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1-2022.1.7选题、开题、确定写作调研提纲,文献收集、整理分析2022.1.1-2022.2.7 实地调研、提交资料、整理分析2022.2.7-2022.3.8 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2022.3.8-2022.5.6 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2022.5.7-2022.5.10提交论文定稿版,准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周超,黄乐.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OL].价格理论与实践:1-5[2022-02-20].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21.09.348.[2]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4). [3]何宗樾, 宋旭光. 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机理与启示——疫情发生之后的思考[J]. 经济学家, 2020, (5). 黄益平, 黄卓.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 现在与未来[J]. 经济学(季刊), 2018, (4).[4]赖德胜, 苏丽锋, 孟大虎, 等. 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11).[5]Berkowitz L, Fraser C, Treasure F P, et al. Pay, equity, job gratifications, and comparisons in pay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7,72(4):544–551.[6]Bruton G, Khavul S, Siegel D, et al. New financial alternatives in seeding entrepreneurship: Microfinance, crowdfunding, and peer-to-peer innovations[J]. [7]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5,39(1):9–26. Carpenter R E, Petersen B C. Is the growth of small firms constrained by internal financ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84(2):298–309.[8]冯大威,高梦桃,周利.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创业: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35(01):91-10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