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意义:猪链球菌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猪链球菌还会感染人,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猪链球菌可分为多种血清型,其中,能感染人的血清型有2、4、5、9、14、16、21、24 、31。健康猪携带猪链球菌的阳性率较高,且血清型多而复杂,是潜在的传染源,特别是那些能感染人的血清型更具公共卫生意义。因此,对江苏某屠宰场的健康猪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仅有利于了解该地区猪链球菌病的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还对该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 国内外研究概况:猪链球菌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动物传染病原体,可从健康猪的鼻腔和扁桃体中分离出。猪链球菌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感染人,特别是生猪从业人员或者是食用猪肉的人群最易感[1]。因为猪链球菌主要定殖于猪的扁桃体和鼻腔中,因此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而在人体中,猪链球菌的感染则主要通过皮肤伤口(处理感染动物)或消化道(摄入污染的猪肉衍生产品)感染[2]。突破粘膜(皮肤)屏障后,猪链球菌通过血液或淋巴侵入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导致关节炎或其他多种系统性病理(如败血性休克,浆膜炎和心内膜炎),细菌穿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可导致脑膜炎[3]。由于不同猪链球菌的荚膜抗原存在差异,因此猪链球菌可分为29种传统血清型、一种变体血清型(chz型)以及26 种新荚膜基因簇(ncls)菌株和部分无法定型菌株[4-7]。研究表明,能感染人的致病血清型有2、4、5、9、14、16、21、24和31型,其中优势致病血清型为2 型[1]。在越南、泰国等亚洲地区猪链球菌是人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之一[8]。健康猪携带猪链球菌的阳性率较高,且血清型多而复杂,是潜在的传染源。王楷宬[9]等人采用血清凝集的方法对我国屠宰场生猪的带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屠宰生猪所携带的猪链球菌血清型有1、2、3、4、7、9、10、11、12、13、14、15、16、22、23、25、26、28、29、及1/2型。ngo thi hoa [10]等人对越南南部地区屠宰场表观健康猪进行猪链球菌分离及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41%的猪携带一种或多种血清型的猪链球菌,有8%的猪携带2型猪链球菌。在对法国表观健康猪群采集扁桃体分离猪链球菌菌株进行研究后,marois [11]等人发现所有分离株涵盖了17种猪链球菌血清型,其中以22型最为流行,另外还有58%的菌株不能用荚膜分型的方法进行分型。所以健康猪群携带的猪链球菌虽然因地域不同存在血清型流行差异,但都呈现出多血清型混合流行的复杂情况。因此对健康猪群进行猪链球菌带菌情况监测,是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目标
1.1通过采集生猪扁桃体样品分离鉴定猪链球菌,了解江苏某地猪链球菌病的发病规律、为制定该地区猪链球菌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1.2 对分离出的能感染人的9种血清型菌株进行斑马鱼毒力实验,分析菌株致病性。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
1.1猪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配置
使用结晶紫、萘啶酮酸、庆大霉素以及thb粉末配制猪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
4. 研究创新点
对分离出含有LXG3结构域并且能感染人的9种血清型菌株进行斑马鱼毒力试验,分析菌株的毒力情况,为猪链球菌致病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 研究计划
预计分别于2018年9月、10月、12月及2019年1月对屠宰场屠宰生猪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4次分离鉴定全部完成后,将分离出的能感染人的9种血清型菌株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毒力试验,分析菌株的毒力情况。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