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前后业绩对照及问题分析 ——以越博动力为例开题报告

 2023-12-21 08:55: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健全,越来越多企业寻求上市,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筹集更多资金,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股票融资已逐渐成为公司缓解资金不足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要想顺利完成 ipo,必须满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 ipo的要求。由于“行政化”的审批制,导致 ipo等待时间过长,企业ipo的效率低下。在这一体制下,企业上市之前表现优异,更容易获得上市资格并抬高发行价格。通过盈余管理导致的 ipo前后业绩变化是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越博动力作为案例,对其 ipo前后的业绩进行了对比,并从析 ipo业绩变化的产生机理。本文对企业 ipo前后业绩变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于进一步完善有关方面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同时,通过企业ipo后业绩大幅下降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广泛程度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防止投资者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推动我国创业板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还可以使监管者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地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的理论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ipo前后的业绩变化,国内许多学者都有所关注。张向钦(2016)认为企业为满足上市标准,在ipo前会修饰企业当期的利润。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ipo后的业绩波动幅度的负面影响更大,也从侧面验证了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之谜'现象[1]。方静和朱剑峰(2017)选取在15 家农业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其 ipo前后六年的业绩变化,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存在“ipo 效应”,即农业上市公司在ipo 后业绩出现显著下滑现象[2]。张科举(2016)研究发现公司在上市当年的业绩存在较为普遍的下降,且与上市前相比,上市后三年的业绩增长较为缓慢。此外,有风险投资持股的公司在上市前后的业绩变化幅度小于无风险投资持股的公司[3]。陆雨(2022)以昊海生科为例,分析其ipo前后业绩变动情况,认为该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行为[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有关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对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并以越博动力为例,探究其ipo前后业绩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其经济后果,并提出防范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文献进行了收集和阅读,对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有关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现象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整理,对有关文献中所涉及到的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后,最终构建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其次,以越博动力为例,选取了这一ipo前后业绩发生变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对其ipo前后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采集,并将其ipo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进而进行了剖析,并总结出了导致其发生ipo前后业绩变化的主要因素和经济后果。最后,本文提出了防范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