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8220;唯利是图#8221;遭到了越来越多外界的批评,其发展方式也与社会与自然环境等等矛盾也越来越多,企业也意识到其需要履行其社会责任。
2015年12月20日,《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报告(2015)》蓝皮书发布,这份报告是国内首份系统评价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水平的。报告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沪深300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平均得分仅为35.43分,整体处于弱能级。报告中具体来看,沪深300上市公司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进入强能级和超能级;达到本能级的公司仅有12家,占比4%;处于无能级的公司多达113家,占比37.67%;其余175家公司皆处于弱能级,占比达到58.33%。
与此同时,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5)》看到,报告指出,公开渠道获得企业发布的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1027份。所以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质量不能让人满意。而越来越多的人对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认为企业试图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取得某种意义上的广告或者其他业绩上的汇报。那么由此可以显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的重要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找出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区别的主要因素
搞清楚中、外鉴证的方法与标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报告(2015)》蓝皮书发布,这份报告是国内首份系统评价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水平的。报告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沪深300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平均得分仅为35.43分,整体处于弱能级。报告中具体来看,沪深300上市公司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进入强能级和超能级;达到本能级的公司仅有12家,占比4%;处于无能级的公司多达113家,占比37.67%;其余175家公司皆处于弱能级,占比达到58.33%。由此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其信息披露或者只是#8220;报喜不报忧#8221;。所以对其鉴证十分有必要,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正确的反映出相关企业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
在国内学者方面,从相关文献的数量方面看,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相关关注处于下降趋势(如表一所示)。从相关研究学者来看,李正、沈洪涛、戴慧婷、何丽梅、王彤彤、阳秋林、何丽梅等学者研究较多。他们通过:其一、规范研究的方式,如李正和沈洪涛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其二、采用案例调查的方式,如王彤彤以三家银行为例进行了探究;其三、采用哲学式的分析方式,如阳秋林采用了颇具哲学思辨的方式进行了探究。总之,国内学者对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是在西方学者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
表一:2010年至2016年核心期刊论文主题包含#8220;企业社会责任#8221;和#8220;鉴证#8221;的论文数
年份 | 论文数 |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1 379 422 408 454 531 548 |
来源: 中国知网
国外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研究在本世纪交替之际方才出现,发端于上世纪
90 年代的企业环境报告审计研究,国内鲜有学者关注这一研究主题。十多年来,国外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作用、动因以及合法化机制展开。
李国平曾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理论进行综述,研究后指出:首先,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是不同的,学界对于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找到共识。然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同样需要注意。最后,在全球化环境的巨大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要如何处理以及如何实践?(2014)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步:文献通读(国内、台湾和外文文献),以理解相关概念,并获取整体感知;
第二部:搜索寻找相关国内外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鉴证结果;
第三部:分析比较,寻找其中重要因素;可能的话,采用实证分析
5. 参考文献
[1]《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报告(2015)》[m]
[2]郭强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方法与实证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08
[3]李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2013 (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