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在不断深入推进,gdp 被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导致部分领导干部过度追求 gdp 的增速,而忽略了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换取“政绩”,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并且领导干部离任之后也很难界定其对环境损害应承担的责任。但由于我国学界和务实界对于此领域理论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也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探究具有现实意义且符合时代要求。
1、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审计机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应对资源和生态循环恶化等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这也是国家审计范围拓展的重点方向。
2、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约束。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的有效机制。检查领导干部是否以损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不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领导干部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依法规范用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依据离任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类型展开,根据该地区的具体环境特征来进行审计,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审计开发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以及产生的经济收益;审计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状况;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的剩余价值;审计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应当涵盖对资源环境保护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有关政策制定、执行是否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审计以及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绩效审计。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必要性。
林忠华(2014)提出了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两个作用:一是事前预警,二是事后追责。董贤磊(2014)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仅可以规范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行为,减少资源浪费等问题;还能明确领导干部责任。蔡春、毕铭悦(2014)认为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促进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融合发展,使得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得到完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强国家治理能力,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本文认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必要性在于:一方面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也是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防止各级领导干部以牺牲自然资源来达到经济发展或提升政绩的目的,同时也为领导干部选拔制度提供了新的举措;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使得自然资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达到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它是融合了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环境审计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此项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制度是专门针对领导干部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所以,国外是没有相关文献,只能他们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审计上。sylvia(2004)是荷兰审计学院的著名教授,他总结了世界各国环境审计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技术的进展状况,得出的结论是:对于环境审计的重视,大多数国家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并且都认识到在国家治理中,环境审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都专门针对环境绩效设立了审计机构。学者 choida(2005)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法规,相关制度也相对落后,严重障碍了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进程是遥遥领先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前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选题;
(2)2022年1月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12月至2022年1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资料与数据,仔细阅读资料,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水平和状况,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 williamson o e. corporate governance [j].the yale law journal,1984,93(7):1197-1230.
[2] coase r h.the nature of firm[j].economica,1937,4(16):386-40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