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谣言信息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7 09:14: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随着疫情的发生发展,相关谣言的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造成了公众情绪的波动,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阻力。由于社会治理改革和科技创新,谣言种类、形式、内容、载体和传播渠道都发生了变化,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分析谣言传播原因和有效控制谣言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疫情期间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是渗入到各个层面的,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等,本文意在研究谣言传播原因,结合社交媒体平台对谣言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在政府、媒体、网民层面解决谣言传播的问题,有效控制谣言传播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51年,彼德逊(peterson w.)和盖斯特(gist n.)在《谣言与舆论》中认为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卡斯r桑斯坦也认为谣言是未被证明真伪的信息。关于“网络谣言”的定义, 国外研究学者提出的比较权威的观点是“网络谣言本质上是一种没有经过证实的言论, 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 因此在传播过程中, 更多地吸引了各种网民站在各自的立场、加入自身的元素, 通过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的修改, 而达到使他人相信的目的”。

“未经证实”说已经成为学界流行的解释,如我国部分学者认为谣言是“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但“未经证实”说未能将谣言与传言相区分,也有学者对此概念持质疑、批判态度。

在所有的研究中, 从宏观的理论或者是针对谣言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多, 研究也都很全面深刻;而从微观具体的角度 (如研究一个具体的自媒体平台, 对具体谣言文本的考察等) 相对较少, 有继续研究发展的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通过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等数据报告分析:一是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二是虚假信息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

2. 对谣言下定义,并且结合社交媒体平台对谣言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而这些特点也是可以与传统谣言明显区分的, 如传播速度快、匿名性强、传播渠道多、生命周期短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雅赛.重大突发疫情谣言传播与受众接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06):100-111.

2.张桂蓉,夏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传播长尾效应的控制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为例[J/OL].情报理论与实践、

3.雷霞.谣言生命力解读——谣言概念及公式研究综述[J].新闻记者,2020(11):85-96.谭天 《试论英特网冲击下的传统媒体》 [J] 电视研究 2000(5)

4.吴晓春,杜雪晖.论重大疫情应对中文艺的作用——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17-20.新闻出版报 2000.9.17.

5.耿引弟,邢梦雨. 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健康辟谣平台的研究[A].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论坛健康传播分论坛丨医疗、人文、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2020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