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著名的女作家,她从20世纪二十年代末走上文坛到巨星陨落有六十余年的创作历史,在半个多世纪中,她用那支刚劲有力、细腻动人的笔,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留下了一步又一步鲜明的时代脚印。丁玲研究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地对她的文学创作进行再评价,研究和总结她的创作经验,对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拨乱反正,繁荣创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学界对于丁玲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丁玲女性主义的研究,黄丹銮对丁玲的短篇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认为丁玲短篇小说对女性的人物形象描写比较充分,人物的命运也体现在描写之中。这一时期的小说主要构建三类女性形象:第一类以莎菲、丽婀、嘉瑛、承淑、志清等为代表,她们行动苍白且幻想热烈,经历着循环往复的无意义日常生活,折射出丁玲生命的无为的意义,呈现出现代性的时空经验;第二类是以梦珂、薇底、阿英等为代表的,这一类人物是消极的反面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描写,展现出来社会阴暗冷漠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利益关系;最后一类的人物描写打破了传统的界限,且不再沉湎于情爱的生命虚度,是丁玲早期短篇小说中出现的“新主体”。丁玲“莎菲”时期呈现的另类女性题材,展现出与“左转”之后的作品的精神上的联结,从更深的角度看,是丁玲走向“虚无”。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丁玲小说创作背景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鉴别,整理文件并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的认识。
2、文本细读法,通过语言进入思想内涵,再从思想内涵出来,回到语言,领略语言的艺术,发掘出文本的核心价值。
4. 参考文献
[1]李遇春.话语规范与心理防御———论丁玲在延安解放区时期的小说创作[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2):107-117.
[2]车凯旋.走不出的“围城”:女性解放的困惑———丁玲小说创作中女性文化空间的再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2-75.
[3]席扬.身份功能性别———试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修辞行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2):50-57.
5. 工作计划
1、2022.11.05讨论论文选题;
2、2022.11.16确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
3、2022.03.2 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提出修改意见,明确绪论写作要求;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