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十年来,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速远超地方财政收入。
严重的财政收支不平衡迫使地方政府一直在#8220;增压#8221;!因此,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8220;土地财政#8221;这个这块利润丰厚的肥肉,然而#8220;土地财政#8221;日益增长的这种行为,也与近年来房价的上涨、失业农民的大量增加、腐败、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息息相关。
#8220;土地财政#8221;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增长状况不尽相同,江苏省近年来#8220;土地财政#8221;增长尤为迅速,虽然近年来有#8220;降温#8221;趋势,但其规模依然处于全国前列,江苏省的土地财政规模究竟有多大?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又在哪?我们该如何进一步解决?这是需要我们深思并加以探讨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基金预算收入,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中国的#8220;土地财政#8221;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对#8220;土地财政#8221;依赖比较严重的应该是不发达城市和沿海还没有形成 土地财政产业支撑的开发区,欠发达城市和新兴地区由于没有相关产业作为支撑,#8220;土地财政#8221;必然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江苏地区经济发展区间不平衡,苏北苏中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错综复杂,苏南地区也有待优化,通过研究各地及国外相关资料,找到共通之处,借鉴经验,以期找到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崔春芳 乔 涵 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要大力依靠土地财政来增加财政收入呢?主要成因如下:第一,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存在一定的缺陷。财力过于集中中央政府是土地财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的财权集中到了中央,而事权下放到了地方,地方财政支出责任不仅没有相应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被打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另辟蹊径,来#8220;弥补#8221;其改革的缺陷,进行土地财政;第二,对#8220;土地财政#8221;依赖比较严重的应该是中部不发达城市和沿海还没有形成产业支撑的开发区,欠发达城市和新兴地区由于没有相关产业作为支撑,经济不发达,企业的利润少,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数额较少。地方政府没有充足的税收收入,#8220;土地财政#8221;必然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第三,在财政分权、政治集中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具有通过做大gdp和上缴财政收入来显示政绩,以此获得晋升(或保住职位)的激励,这种以gdp和财政收入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便成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内在动力。
2、 侯昭瑞 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逐步转轨,长期被计划经济体制所禁锢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释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放大了土地的稀缺性,对土地权利的主张成为社会经济利益的核心诉求。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模式转型的瓶颈,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实践上作出制度安排,主动引导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
3、 谭浩俊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强,地方债务的风险就越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强,地方债务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在有效的债务化解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土地财政'带给地方政府的就是土地收入越多,政府大兴土木的热情越高,债务也积累也越快。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0月20日,确定论文选题,向指导老师征求论文写作意见。
2.2022年11月28日,参加论文指导讲座,并整理总结相关事宜,明确写作流程。
3.202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按照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初稿,交老师审查,2022年1月18日前完成开题报告的修改,并当面听取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
5. 参考文献
[1] 崔春芳 乔 涵 .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11-1
[2] 侯昭瑞 . 中国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d]. 辽宁大学,2013
[3] 谭浩俊 . 如何整治#8220;土地财政#8221;[j]. 中国经济信息, 2013年 第14期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