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pm2.5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水溶性离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pm2.5的形成、吸湿性和酸碱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冬季pm2.5污染形势严峻。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形成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南京北郊为研究区域,采集冬季pm2.5样品,分析其中水溶性离子(so42−、no3−、cl−、nh4 、na 、k 、ca2 、mg2 )的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变化规律、来源及成因,并探讨其对pm2.5形成的贡献。
1. 主要内容
1.南京北郊冬季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分析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探讨其污染特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模型模拟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样品采集:在南京北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利用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冬季pm2.5样品,并记录采样时间、气象条件等信息。
3.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pm2.5样品带回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溶性离子(so42−、no3−、cl−、nh4 、na 、k 、ca2 、mg2 )的浓度。
5. 研究的创新点
1.以往针对南京市大气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对北郊地区的关注相对较少。
本研究选择南京北郊作为研究区域,可以弥补该地区冬季pm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的不足,为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加全面的科学依据。
2.本研究将结合南京北郊冬季气象条件,深入分析气象因素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的影响,为揭示该地区冬季大气污染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红丽,陈长虹,王式功,等.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的上海市秋季pm2.5化学组分和来源研究[j].环境化学,2019,38(10):2440-2449.
[2] 杨涛,王金南,段雷,等.成都市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6,37(1):53-60.
[3] 郑晓霞,王格慧,黄丹丹,等.基于受体模型的西安市冬季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9,40(1):130-13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