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开题报告

 2023-02-17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的意义: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疾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oie疾病目录,尽管该病被列为牛的主要传染病,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猪、绵羊、山羊、鹿、骆驼及其他野生动物也是该病的易感宿主[1],目前bvdv感染宿主的范围不断扩大,为该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bvd自1946年由美国学者olafson首次报道后,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技术,大约70%-90%的牛群为bvd血清学反应阳性;急性感染的发病动物和持续带毒的健康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可通过直接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本病常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多发生于冬末和春季,呈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2]。近年来,bvd的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状态,给防控计划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对流行毒株进行分离鉴定,不仅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国内外研究进展:目前在 bvdv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组结构及功能、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以 ns3、npro蛋白功能为代表的病毒蛋白质功能研究、以 e2 蛋白为代表的疫苗研究以及bvdv 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表达谱系变化都得到了大量有益的结果[3]。bvdv 生物型及细胞损伤效应、免疫逃逸机制方面,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以及蛋白组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 从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上述问题 ,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人员须努力的方向之一。

应用前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引起牛的病毒性腹泻,还可感染猪、羊、鹿等其他反刍动物,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母畜流产等,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动物检疫的重点对象。早期诊断对该病的及时发现和快速控制都非常重要。BVDV 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其中病毒分离鉴定是检测 BVDV 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根据实际临床症状采集不同组织器官,利用牛肾细胞或其他BVDV 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但该方法存在过程复杂、耗时长等缺点,因此不太适用于批量检测,通常适用于实验室科研或病毒分离。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核酸检测为基础,结果准确,应用广泛[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在养殖场提供的病料中分离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研究的内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分离培养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细胞培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鉴定、病毒分离

技术路线:从各养殖场获得疑似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患畜的血清、鼻拭子、脏器等

提取病毒rna反转录获得cdnapcr鉴定pcr鉴定为阳性的送测序公司测序,同时将病料接种至mdbk细胞上培养 在mdbk细胞上盲传多代,确定是否产生细胞病变,测定病毒滴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关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报道较少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在病料送至实验室的2天内完成检测和细胞培养,所以在2018.9~2019.4之间陆续对每一批病料进行实验;2019.5主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