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比较开题报告

 2023-02-13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田水涝灾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淹涝导致的受灾和成灾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1]。长江中下游地区,既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 又是洪涝灾害高发区。通常本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梅雨和台风雨季节,而这2个雨季又恰好是水稻(早、晚稻)的生长期,经常会出现连续降雨或暴雨形成洪涝灾害遭遇洪涝灾害会对水稻苗期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进而造成水稻死亡或减产等损失[2]。因此,了解淹涝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机理, 揭示其适应机制, 从而合理选择和定向培养耐涝品种, 减轻淹涝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3.研究目标

为研究淹涝胁迫下水稻抗涝机理,阐明水稻抗涝机制,提高水稻生产防御涝灾能力,本实验拟以长江中下游主栽的几十个不同类型的产量优异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水稻苗期进行淹涝胁迫处理,并进行田间性状调查和室内生理指标测定,深入研究水稻抗涝性机理,特别是淹涝胁迫下苗期生理生化特性变化及综合鉴定指标,最终筛选出高产、耐涝品种,建立综合抗涝鉴定指标。并以典型品种为例,通过外施外源调节物质,观察外源调节物质对涝灾的缓冲效果及水稻涝灾后修复的形态、生理特征,研究外源调节物质对水稻涝害的缓解调控作用,从而筛选出能够预防水稻涝害和缓解水稻涝灾影响的化学调控物质。

4.研究内容

本试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水稻抗涝性的综合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6.研究方法

本试验收集了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几个省市的36份在当地产量表现较优异的水稻品种。将36份材料在5叶期(6.29号)移栽于人工挖掘的防渗水池中。水池高1米,池内为多年种植水稻的泥土,四周以塑料薄膜包裹防渗水。每个小区面积60平方米,每份材料种植1平方米,设处理和对照各重复3次,共六个小区。水稻活棵后,于7月11日向处理区水池中灌水,水深以淹没全部植株为准,三个重复水深一致,对照区保持浅水层。每天观察处理区与对照区水稻生长情况,7月15日将处理区的水排出,与对照区保持一致的浅水层,并采集样品测定形态指标,取上三叶用液氮速冻后在-40℃冰箱保存,用于测定生理指标。水稻恢复一周后,同样取样品测定,观察各品种恢复情况,鲜样采集同上。以后处理区和对照区采用相同的方式正常管理,于成熟期考察穗部性状和产量结构。

7.技术路线

水稻耐淹性品种筛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9.特色或创新之处

本试验通过模拟大田淹涝试验,研究了洪涝灾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形态特征、抗氧化系统和产量的影响,初步阐明涝害对苗期水稻的胁迫机理和水稻应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同时合理选择抗涝性关键指标,制定筛选评价体系,率先采用了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试验对象划分为耐涝型、中间型、敏感型三类。本试验研究结果对涝害常发地区合理选用抗涝高产品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水稻抗涝品种的杂交育种、分子育种提供参考资源。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0.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3年 5月:播种;

6月:5叶期时移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