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尖潜根线虫的分离与鉴定开题报告

 2023-02-13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稻是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寄生在水稻上的线虫很多,危害根部严重的主要有水稻根结线虫(meloidogyne oryzae)和潜根属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潜根线虫属下有很多种,在水稻根部往往表现出混合种群共同侵染。该类线虫一般从水稻幼嫩根尖端部侵入,渐移动进人根内皮层和中柱之间吸取营养,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受害根细弱短小。受害稻株地上部常常无明显的症状表现,但分蘖明显减少,千粒质量减轻、产量降低。据报道,全世界58%的水稻田遭受潜根线虫感染,导致水稻减产10-30%,而防止该线虫的主要依赖杀线虫剂进行土壤处理。由于潜根线虫寄生在水稻的根系,植株地上部无明显和特殊的症状,因此潜根线虫病害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水稻潜根线虫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在我国也较普遍发生。上世纪80年代冯志新率先报道了这一病原的种类,其他省(市)相继也有了潜根线虫的种类报道。尽管如此,江苏省水稻潜根线虫的发生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田随机采取几株长势较差的水稻植株,从其根部提取到大量的潜根线虫,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这些潜根线虫主要是水稻潜根线虫和细尖潜根线虫。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鉴定水稻样品中潜根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研究该线虫的生物学习和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其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病样采集、线虫分离,显微镜筛选,虫体结构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线虫侵染的病理学分析。本研究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为线虫的分离和光学显微镜观测,以及利用Deman公式进行多种形态学参数计算。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实验室观察、大田试验、温室试验

技术路线: 1.线虫样本采集与分离 2.线虫室内培养 3.形态学观察 4.根内线虫染色 5. 根石蜡切片

试验方案: 1.线虫样本采集与分离 2.线虫室内培养 3.形态学观察 4.根内线虫染色 5. 根石蜡切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潜根线虫是水稻生产上一类重要的病原线虫,目前该线虫在全世界水稻生产地区皆有分布。就国内而言,广东、福建、云南、浙江、安徽等省相继报道了潜根线虫在水稻上的危害。然而,作为我国重要稻区的江苏省,有关潜根线虫危害水稻的研究尚未报道。本课题在江苏展开,特别研究细尖潜根线虫正是本课题的特色或创新之处。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前期确定采样试验田块,采集有代表性的样本,多次采样避免偶然性。中期处理采集样本,分离线虫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及分子鉴定。后期主要是数据分析及文献整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