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龄蚂蟥冬眠中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0 17:05:5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蛭作为传统中药,史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它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能,其药用价值在西方也有一席之地。水蛭属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300多种,我国分布有62种[1]。实验将研究其冬眠状态下和正常生活状态下相关酶水平的变化,来阐述蚂蟥休眠期间相关的能量代谢途径,同时也为研究蚂蟥冬眠的机理提供思路。寻找调控蚂蟥休眠的内在因子、开展耐低温蚂蟥选育、制订蚂蟥越冬策略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蚂蟥更好的生长发育提供条件。

实验表明,在最适温度以下,酶活性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2]。国外相关结果也有表明,水产类动物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在30~60℃,数值分散,一般在40℃左右[3]。

胡思玉等[4]发现低温对冬眠期贵州疣螈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适温度在30~50℃之间,温度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蛋白酶活性都受到抑制。胃和前肠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很大。在较接近贵州疣螈冬眠期的生存环境温度时,其蛋白酶活性极低,胃蛋白酶活性最高也只达到60.33个酶活性单位。对于淀粉酶,胡思玉等[5]对冬眠与非冬眠期间的贵州疣螈淀粉酶研究发现,在最适ph值条件下,在非冬眠期和冬眠期各组织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并不完全相同,但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即在上下超过最适温度10℃的时候其酶活性都较低。解琦等[6]实验在设定的温度范围,翘嘴红鲌各消化道中脂肪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以低温处理冬眠过程中的蚂蟥消化道作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测定方法测定消化道内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以及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大小。以期望发现冬眠过程中水蛭的酶代谢水平的变化规律。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测定消化道消化酶中蛋白酶的活性。

采用福林-酚法在37℃和已定的ph条件下测定。酶液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创新之处:

目标创新,从蚂蟥消化道测定其消化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变化水平从而分析蚂蟥生理水平变化,这一理论前人没有太多实践证明,想法较为新颖。而本实验通过对冬眠蚂蟥酶水平研究,使对蚂蟥的研究更加深入,为后人更加严谨精确研究蚂蟥打下了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查阅文献,准备资料,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