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标规划是针对线性规划的局限性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解决约束条件相互矛盾,目标之间重要程度不同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有效工具。
而银行贷款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如何在考虑中间业务收入需求、流动性保持需求的实际情况下,以组合的综合收益最大和最小风险为目标,从行业的角度进行贷款对象选择和贷款配置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上述研究背景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际提出的。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行业的角度,分析行业与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并运用目标规划,分析行业贷款的风险与利润,保证收益。
写作提纲:1、分析目标规划的具体内容2、分析银行贷款在经济生活中的面临的具体问题3、目标规划对于银行贷款的帮助,以及研究目标规划在银行贷款中的应用的经济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标规划是多目标决策的一种方法。
由于它的模型比较适合现代化管理决策的实际情况,方法灵活,有能力处理各种没有统一度量单位和互相矛盾的多目标,而且便于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所以已经成为解决现代化管理中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有效工具,近年来,目标对话正受到世界各国运筹学家的重视,应用成果也日益提高。
实践证明:目标规划能够处理很广泛的实际问题;也很容易被实际工作者接受和掌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从我国的银行实际经营管理中的现象出发,以世界银行体系的政策、理论、规定和我国银行系统的政策、规定等为背景,对比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的研究背景进行整理分析,指出该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2、本文的问题分析以文献参阅为基础的,参阅了目标规划理论及其在银行贷款领域的应用,选择从行业角度进行贷款组合,保证贷款利用的对象选择的正确性。
3、在研究银行贷款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多目标行业贷款组合模型;以行业贷款组合的综合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为目标,以目标规划为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和分析。
5. 参考文献
1. Markowitz. H.Portfolio Selec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3(7): 77-912. Alexander, C. The Handbook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nalysis[M]. Wiley, 1996.3. Consigli G. and Dempster M.H. Dynamic Stochastic Programming for 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 [J].Annals of Operation Research,1997(70):110-1234. 郭耀煌等编著.运筹学原理与方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5. 宣家骥,方爱群.目标规划及其应用[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6. 宣家骥.目标规划的特点和进展[M].运筹学杂志,1993(1):34-43.7. 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编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 马超群.运筹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0.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 ? 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1. 张建群,潘鹏飞,杨志雷,鲁祥.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9) 12. 文忠平,周圣,史本山. 基于公司信用风险计量的联合预测模型[J]. 经济体制改革. 2012(01) 13. 姚骞.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论坛. 2011(11) 14. 杨中原,许文. 基于VaR和集中度约束的贷款组合优化模型[J]. 经济数学. 2011(02) 15. 石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9) 16. 宋彦超.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10) 17. 杨中原. 基于单位风险收益最大化的贷款组合优化模型[J]. 科技与管理. 2010(0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