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发展迅速,商业银行成为经济腾飞的#8220;襁褓带#8221;,那对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模式的探讨显得更加意义重大,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并对其利弊进行对比研究,希望从中可以寻找到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方法,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不断创新,使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利差水平达到了历史新低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盈利模式仍是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利差收入占比较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虽有上升但整体仍较低,该模式的形成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金融体系以及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等因素有关 为顺利完成盈利模式的转型,商业银行需坚持传统业务与非传统业务并重的发展策略,提升中间业务的竞争能力,树立品牌,培养核心竞争力,在转型过程中还需勇于改革与创新.
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面对全球资本市场的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越来越趋于复杂,对其经营运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作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优化已有的赢利模式,或是选择一个更加适合自身的赢利模式,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已成为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引言
2文献综述
3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现状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商业银行现状和盈利模式的研究。robert deyoung(2004)对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进行研究,发现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不断增长,重要性也在提升。尤其是非利息收入的其他业务收入,占到美国商业业银行的21%,表明美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已逐渐实现由利差模式向非利差模式转变,业务模式也由传统存贷款业务模式向非传统金融模式转化。saibal ghosh(2006)通过对印度银行业表外业务的研究发现,表外业务的发展受到监管环境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环境与发展的程度的不同也会对其影响,除此之外从监管的角度讲,资本充足率对印度银行业也有较大影响,而且只有得到有效良性监管和风险监管,银行的风险收益才会得到保障。潘瑟诺斯(2006)从规模和成本的角度综合考虑对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发现规模效应对银行的效用在递减,银行的经营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银行应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在转变传统以规模效应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转变经营模式与思路,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与增长点,走精细约化的发展道路。engler(2002)认为盈利的实现应该规模适度,不同类型的银行其适合的规模是不同的,有些全国或国际性银行规模大才能经营最优化,有些银行小保持较小的规模以便于管理。publin(2008)总结出世界上不会有一家银行的盈利模式能够达到十全十美,肯定会有不符合客户要求或者是与经济行的发展不协调的部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便是盈利模式的转型与创新,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前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列好写作的提纲。
2022年12月30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3月19日前 完成论文的初稿,等待老师的指导,并作调整、修改。
5. 参考文献
1.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 .张国柱.中图分类号:f832.33
2.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路径分析.李惠民.中图分类号:f832.2
3.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乔桂明吴刘杰.中图分类号:f830.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