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1年2月25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奋斗目标而前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但是近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复苏艰难,贸易摩擦剧烈。我国经济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面临着新冠疫情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发展难题。因此,我国贫富差距仍然存在,距离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是指人们通过慈善捐赠、公益活动等方式在自愿的基础上帮助他人。这不仅可以在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局限性上弥补其不足,还可以有效调节收入差距。慈善捐赠,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 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利用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尤其是税收激励政策,去调动各经济主体从事公益慈善的积极性。但是对比国际上一些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在该方面的税收激励制度仍不够完善。 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和优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激励研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捐赠的积极性,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的动力。
|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目前我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梳理;
2、目前我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自慈善事业被证实对公平分配有所贡献以来,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我国在税收方面促进未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慈善事业起步早、发展快,关于慈善捐赠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许多学者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国内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研究提供了参考。
4. 研究方案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旨在梳理我国现行各大税种促进慈善捐赠事业发展的税收激励制度,并与国外部分国家的政策进行对比,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力求在税收方面对中国以后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国内外学者对慈善捐赠税收激励这一对象的研究已有较长时间了,有较多先前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参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为下文展开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比较分析法:由于我国社会与经济世纪发展情况,慈善捐赠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一些制度实施工作也相对比较落后。与我国不同,慈善捐赠事业已经在国外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中不乏可以为我国所借鉴、学习、参考的地方。通过比较分析,吸取国际经验,有利于完善我国制度。 本文主要框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3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税收激励慈善捐赠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界定(慈善捐赠、税收激励) 2.2 影响慈善捐赠的理论分析 2.3 税收激励慈善捐赠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激励政策现状分析 3.1 我国现行的税收激励政策梳理 3.2 我国税收激励慈善捐赠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慈善捐赠税收政策国际经验借鉴 4.1 国际经验 4.2 经验借鉴 第五章:完善慈善捐赠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我国慈善捐赠方面税收激励研究相关的国内外资料;进行文献阅读,并作详细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数据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