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当高分子甘露聚糖降解成聚合度为2-10个单糖残基的低分子甘露低聚糖时,由于分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致使其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也发生了独特的改变,成为一种有益于人及动物健康的功能性低聚糖。而β-甘露聚糖酶作为水解甘露聚糖的主要参与酶类之一,具有良好的水解半纤维素能力,已在食品、医药、饲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其进一步研究也成为当今最为关注的话题。基于之前的实验,已筛选出可以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球头三型孢菌(trichosporonoides oedocephalis)和最佳碳源——柑橘皮,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优化甘露聚糖酶生产工艺,显著提高该酶的产量及转化效率。
柑橘类水果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水果之一,目前我国对于柑橘的开发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鲜果消费,相关柑橘加工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与之伴随的是柑橘皮废料(opw)与日俱增。没有处理过的皮渣很容易腐败污染土壤,流出的酸水会污染水体,这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opw处理渐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生物质替代品,opw的木质素含量较低,不需要进行苛刻的预处理,但是适当的预处理有利于破坏半纤维素结构,加速释放甘露聚糖,便于更好地和酶结合,同时还能够去除柑橘皮中有抑菌作用的d-柠檬烯,促进菌株生长。利用β-甘露聚糖酶作用于橘皮生产甘露低聚糖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解决opw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这种将柑橘皮废料进行生物转化发酵生产饲料、燃料、酶制剂以及生产食品等的思路不仅利用价值较高、可减少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能为发展柑橘产业另辟蹊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设计引物,使用pcr仪扩增出球头三型孢菌中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并将其连接导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
(2)重组工程菌加入iptg过表达,测定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1)菌体培养方法
①斜面/平板培养
4. 参考文献
[1] olaniyi o o, osunla c a, olaleye o o. exploration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orange peels for mannanase production. 2014.
[2] jeong d, h park, jang b k,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ological valorization of citrus peel waste into fuels and chemical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1, 323(8):124603.
[3] oladipo olaniyi, igbe festus omotere, temitope cyrus ekundayo. optimization studies on mannanase production by trichosporonoides oedocephalis in submerged state fermentation, 201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周(2024-03-01~2024-03-07):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第2-3周(2024-03-08~2024-03-18):将斜面培养保存的球头三型孢菌进行活化培养;
(3)第4-7周(2023-03-19~2023-04-15):扩增β-甘露聚糖酶基因,将其成功导入e.coli(bl21)中;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