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全球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准确的水平,但是依然无法完全准确的预测,无法避免自然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频发将直接考验我国自然灾害的预测和处理能力,有些灾害能够提前预测,从而做好提醒与避灾准备,但有些灾害从有征兆到发生,间隔期及短,很难进行预测,只能靠灾害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来将损失降到最小。因此,一个地区的应急物流能力尤为重要,尤其是灾害频发的地区。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也是十分有必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优劣势,从而加强应急物流能力,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应对体系,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灾区的基础设施遭到损坏,供求平衡被打破,经济受到影响,往往会在短期内有大量的应急物资需求。为了满足物资的紧急需求,应急物流作为灾后救灾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满足灾民的生命安全和维持生活的物资保障,此外还要满足卫生防疫、恢复生产等需求,救灾物资及时快速抵达灾区,救灾药品的送达,对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性作用。想要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就必须有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作为保障。如何减轻自然灾害对灾区的影响,需要城市良好的应急物流能力,因此,对应急物流能力的评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结合受灾区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本文以成都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成都市的应急物流能力进行评价。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自然灾害为背景,以成都市应急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深入对成都市应急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对应急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和选取的相关指标加以具体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提升成都市应急物流能力提出针对性、合理化建议,推动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能力的提升。具体内容如下: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与自然灾害和应急物流有关的文献,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阐述二者的概念与关联,对成都市应急物流能力进行评价。
4. 参考文献
[1] 贺琳.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j].科学技术创新,2020(04):186-187.
[2] 张谦,杜思思.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no.327(10):120-121.
[3]刘姝麟,孙丹.面向重大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no.844(07):36-3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学年第2学期,第1-3周,前期研究,翻译与整合资料
2.2024学年第2学期,第4-7周,开题报告
3.2024学年第2学期,第8-10周,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