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绵蚜对几种常规药剂的抗性监测开题报告

 2023-02-10 0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又名血色蚜虫、赤蚜、绵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1]。苹果绵蚜也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明显、发育周期短、为害严重等特点,且此虫在危害部位可分泌大量白色毛状蜡质,防治上具有相当的难度,为苹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4,6]。苹果绵蚜发生和温度很大的关系。asante等[7,8]报道了在10e、13e、15e、20e、25e、30e和32e的持续温度下苹果绵蚜的成长状况,实验表明在10~30e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期越短。

苹果绵蚜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密集在苹果树背阳枝干的愈合伤口、剪锯口、新梢、叶腋、短果枝端的叶群中和果梗、萼洼以及地下的根部或露出地表的根基等处寄生危害,吸取树液,消耗果树营养,使树势衰弱。被害部分的组织因受刺激,渐成病状虫瘿,久则虫瘿破裂,造成大小、深浅不同的伤口,更有利它继续危害及越冬。苹果绵蚜的危害,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因而使树势衰弱,树龄缩短,产量及品质降低。其次,由于瘤状虫瘿的破裂,容易招致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如苹果透翅蛾及苹果腐烂病等的发生。在发生较重的果园,绵蚜也能危害果实,幼树受害重时可引起整株死亡[2,3,5]

苹果绵蚜在国际植物监测检疫中具有重要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将其列为植物检疫的有害生物之一。苹果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对外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9]。但因为国内部分地区苹果绵蚜的发生,对我国苹果生产及出口造成危害。在农业部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就有被引入。苹果绵蚜自1910年前传入我国青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苹果种植面积的增大,苹果绵蚜扩延范围增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和产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自2001年加入时间贸易组织后,为与国际苹果绵蚜监测检疫接轨,我国先后启动的园艺产品有害生物非疫区(2005年中央一号元件)和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均涉及苹果绵蚜监测的问题[10]。对苹果绵蚜的抗性监测和抗性机制研究,对于增进苹果产量,提高质量以及苹果进出口贸易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明确不同地区苹果绵蚜的抗性水平,为制定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的依据。

研究内容: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苹果绵蚜进行生物测定以及酶活性测定。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苹果绵蚜抗性监测方法的确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用吡虫啉、氯氟氰菊酯、螺虫乙酯、毒死蜱四种杀虫药剂测定苹果绵蚜的抗性水平。2、对不同苹果绵蚜种群两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进行酶活性测定。

技术路线:1.采集不同地区苹果绵蚜,然后配置多种浓度梯度的药液,用浸叶法进行生物测定。 2.然后配置不同地区苹果绵蚜酶液,进行酶活性测定。 3.根据生物测定和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初步明确抗性水平和抗性机制。

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苹果绵蚜的进行收集,整理。将四种杀虫药剂吡虫啉、毒死蜱、氯氟氰菊酯、螺虫乙酯配置系列浓度梯度药液,将苹果叶浸渍10s,晾干后放入培养皿中,取无翅的健康绵蚜成虫,分为一组放在培养皿中,同时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3-5小时检查苹果绵蚜的死亡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结论。酶活性测定主要测定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利用酶标仪测定。这四种杀虫药剂分别属于作用方式不同的四种药剂,分别作用的靶标位点为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酯酶、钠离子通道。该实验方案难度适当,理论上有科学依据,操作起来并不是太复杂,便于实施,方案较为合理,可以采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在苹果绵蚜的抗性监测课题以及实际的实验操作中,通过对有关的苹果绵蚜尚未建立标准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可以得到一套可行的生物测定方法,来检测苹果绵蚜的抗药性变化。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和预期进展:

1、9月:对山东济南的苹果绵蚜进行抗药性测定,检测的4种农药药剂为吡虫啉、氯氟氰菊酯、螺虫乙酯、毒死蜱。

2、10月:对山东、河北的苹果绵蚜进行酶活性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