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次回路是指对电力系统及电气装置的一次设备进行测量、控制、监视、操作和保护,确保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的生产过程能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转而设置的各种测量表计、保护设备、自动装置和控制信号装置等设备并将其用导线连接所组成的回路的总称。
要保证二次回路的运行正常,首先要保证二次线路接线原理图设计的正确性,此线路图也是施工人员对线路进行运行、调试、检修等的主要参考图纸,因此,准确设计二次线路设计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二次部分设计中,可设计的主要内容有:①围绕一次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将其及其相关的一次设备(如变压器及其相关的各侧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作为设计对象,设计其控制回路、信号回路、进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置及整定计算、绘制相应的施工接线图纸;②专门对发电厂(变电所)的公用部分进行设计,如对中央信号部分、直流系统部分、厂(所)用电部分、母线电压互感器回路等部分进行专门设计;③专门对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进行设计,例如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的设计,发电机的同期系统、励磁系统的设计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近年来,新器件、新技术的应用为变压器保护的研究及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出现,不但可以提高微机保护数据采样及计算的速度和精度,甚至可能改变往常微机保护装置的设计思想,使得复杂的算法得以在保护装置中。随着变压器主保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变压器后备保护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于变压器后备保护,由于其原理相对简单、成熟,因此在实现技术方面的研究更为引人关注。变压器短路故障的后备保护主要包括相间短路、接地短路两个部分。变压器后备保护在开发和应用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后备保护的配置
及变压器的容量、电压等级、运行方式以及所接电源和负载的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就目前来说,如何提高后备保护的适应性,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每个国家都将其发展作为在未来获得低碳经济优势地位的重要战略决策。美国的智能电网研发于2003年正式启动,而欧洲的智能电网技术论坛于2005年建成,上升到了研究的战略地位。2009年,中国将建设智能电网作为目标,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十二五”规划。国家电网公司(sgcc)于5月启动了试点项目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节点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们是智能一次设备,即具有光变压器、数字输出智能开关和二次设备网络的一次设备。它包括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命令,取消传统的控制电缆,以及自动化管理,使用先进的应用程序,如程序控制系统、自动故障分析系统和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智能操作。
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的建立和运行不仅克服了从理论研究到项目应用的技术难题,突破了标准制定、设备开发和工程建设的难题,还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运营商,在面对新的理论、设备、技术和应用时掌握智能变电站技术,以及如何建立适应智能变电站的增效管理工具。
模拟培训系统是一个现代化、高效、专业的培训平台。它真实再现了跑步环境,可以随意操作,同时解决了训练和练习的问题。一方面,为操作员提供培训平台,熟悉网络结构和先进设备,以及正常和异常操作。它还培养了操作员的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它加强了经验交流,紧跟智能电网的发展步伐,为新设备应用和新改造理念提供了研究和测试平台。
4. 研究方案
研究方法:上网和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明确研究对象、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把一个系统分为几个部分来设计,一个一个部分地逐步完成。
工程技术方案:
1)短路计算主要完成以下几步:
5. 工作计划
1、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变电所的情况,包括变电所的类型,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近期及远景规划容量,近期和远景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和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及可能的运行方式等。
(2)负荷情况,包括负荷的性质及其地理位置、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及输送容量等。电力负荷的原始资料室设计主接线的基础数据,应在电力负荷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主接线的设计质量。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