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2021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kw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我国传统水果采摘方式主要采用人力进行采摘,采摘过程中由于水果的分布结构存在不规律性,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使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同时,其采摘效率也较为低下。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采摘已成为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自动化采摘,可将识别、采摘功能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
(二)研究的目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调研采摘式机械手系统基本结构,了解典型采摘式机器人应用要求和机械结构原理,完成相关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开展系统结构设计建立,完成二维三维模型,绘制零件图图纸;对部分关键器件选型,并进行校核计算和分析优化;优化采摘式机器人控制流程,完善自动化系统设计。
(二)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目标识别: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分割与分类器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
三维定位:基于立体视觉匹配、基于激光测距仪的三维定位。
4. 参考文献
[1] 孙永芳.基于STM32的水果采摘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2022,12(2):43-47.
[2] 冯娟,刘刚,司永胜,等.苹果采摘机器人激光视觉系统的构建.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5):32-37.
[3] 李会宾,史云.果园采摘机器人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信息,2019,31(6):1-9.
[4] 李秦川,胡挺,武传宇.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综述[J].农业机械学报,2008(3):175-180.
[5] Tang Y, Chen M, Wang C, et al. Recognition and localization methods for vision-based fruit picking robots: A review[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0, 11: 510.
[6] Li Z, Yuan X, Wang C. A review on 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recognition–localization methods for end-effector of fruit–vegetable picking robo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2022, 19(3): 17298806221104906.
[7] Ni X, Wang X, Wang S, et al. Structure design and image recognition research of a picking device on the apple picking robot[J]. IFAC-PapersOnLine, 2018, 51(17): 489-494.
[8] 刘继展,李萍萍,李智国.番茄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硬件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8(03):109-112.
[9] 陈昕,华超,朱银龙,刘英.水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研究进展[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20,48(09):4-10.
[10] 李源,乔龙图.采摘机器人机械手臂机电一体化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21(09):50-52.
[11] 葛君山.基于单片机和GPS定位的自主导航采摘机器人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6,38(12):237-24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1-15~2024-3-05 调研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翻译英文文献;
(2)2024-3-06~2024-3-3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采摘式机器人系统组成,开展系统初步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方案研究;
(3)2024-4-01~2024-4-30 优化采摘式机器人机械设计方案,开展关键部件参数选型计算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工作,完善相关辅助系统的设计;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