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0 18:30: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的一种较为新的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来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行为的一项内容。

决定股价的短期波动因素是所有参与和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的因素。

非理性因素是人类难以克服的弱点,个体的非理性的累加造成了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立足于市场假说的缺陷着手,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例分析,归纳总结等,通过对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个人投资者合理有效的投资方法,提出了现有投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对个人投资者的合理投资有着现实性的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y随着20世纪80年代,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这个领域涌现大量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形成最具活力的行为金融学派。

说明了主流经济学对这一领域的肯定,也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

但行为金融学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如下: 1、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框架: 2、需要建立统一独特有严密逻辑的分析范式;3、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4、需要建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5、需要有明确的研究主线和独特的知识点; 6、需要对行为金融范式作进一步的拓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第二章为对投资者行为的理论概述第三章为调查结果与分析第四章为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宏观表现第五章为本文的总结以及提出的建议

5. 参考文献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刘力,行为金融理论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经济科学[J].1999黄兴旺、朱楚珠.行为金融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J].2000杨惠敏、魏斌.行为金融学:理论探讨与现实运用.经济评论[J] 2000朱少醒、吴冲锋.行为金融投资理念探究[J].金融科学一中 国金融学院学报.宋军、吴冲锋.从有效市场假设到行为金融理论[J].世界经济. 2001 章融、金雪军.现代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比较研究[J].财经论丛. 2002 韩海平、陶燕红和方兆本.行为经济学综述[D].经济研究资料.2002黄树青.行为金融在中国:现状、前景与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2003 安德瑞.史莱佛著,赵英军译.并非有效的市场[J].行为金融学导论,中国人民李心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金融研究. 2005彭星辉、汪小虹,上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个性特征研究[].心理科学.熊长江.风险、最优投资决策行为与金融理论变迁[J].证券市场导报.2001 李心丹等,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J] .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3期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