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1年底,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暴涨,该问题蔓延到亚洲、美洲等地区,引发煤炭、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能源危机。由于能源短缺,一些国家已出现电厂停工、小型能源企业破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高耗能产业减产停产等情况。该事件表明,能源市场风险一旦传染,短期内难以缓解,国家和地区整体经济将受到影响,面临较大的能源及金融安全问题。
2021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碳达峰工作的总体要求。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用最短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能源助力。目前,我国短期内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压力巨大,经济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能源安全保障压力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探索不强。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联系的越发紧密,个别国家的能源风险也可能通过全球市场迅速扩散,传导至金融市场,影响其他国家的能源及金融安全,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在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今天,站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准确评价全球能源金融市场风险的传染效应和研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项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能源市场为研究对象,构建全球能源市场风险传染模型,探究个体、地区和整体特征结构,分析全球能源市场风险传染效应。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研究不同国家能源市场风险传染效应强度。本项目首先研究各国能源市场的整体、局部的关联性,分析市场网络中个体特征,并比较不同国家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动态分析,探究风险传播通道及传染特征。同时考虑到“双碳”目标实现面临的挑战,急需研究能源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的阶段性特征。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能源风险传染效应中所处的地位。通过对相关国家能源市场风险的整体、个体指标提取,分析不同的国家、地区或集团在全球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识别各节点的风险传染程度,预测风险传染、降低风险传染,并进行有效风险管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厘清课题研究的思想来源,从能源市场风险分析及全球金融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的视角出发,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本项目研究。
自从“原油宝”和事件和欧洲能源危机发生以来,国际能源市场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全球能源市场风险传染效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研究全球市场风险传染效应。diebold & yilmaz(2014) 、蒋海和张锦意(2018)、杨子晖和周颖刚(2018)构建了基于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网络,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溢出效应和传染效应。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基于金融网络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的单层网络方面,研究主体主要是本国的金融机构,对全球能源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的问题关注不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课题将运用金融学、管理科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为依据,对全球能源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例如copula模型、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构建风险网络。使用面板回归、qap模型分析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2)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对构建的风险传染网络进行解构,分析整体、局部、个体的结构特征,确定节点间和区域间的风险传染关系、传播强度及传染方向。
5. 参考文献
[1]jones c m, kaul g. oil and the stock markets [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6,51(2):463-491.
[2]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2021:22-27
[3]yang l.connectedness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oil price shocks in a time domain perspective[j].energy economics,2019,80:219-23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