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在2014年4月10日发布联合公告,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2014年11月17日开始。而沪港通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即是研究沪或港其中一个市场波动的变化对另一个市场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无正负,只有大小之分。
随着两个市场间的合作日益加深,促进了资本的流通,但同时也加剧了风险的传递。因此了解市场从而更好的把控风险逐渐走进公众视野。选此课题希望通过从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出发,从而更好的了解两个市场的联系与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课题中,我们主要基于garch多变量模型来研究:(1)通过文献阅读与资料查找,加深对garch模型的了解并构建相关模型。(2)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3)通过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沪港两地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波动溢出效应。(2)沪港通实施前后波动溢出效应相关性的变化。
写作提纲如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赵留彦、王一鸣(2003)对A、B股市场的波动溢出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B股开放前两市波动相互独立,此后仅存在A股向B股的单向溢出效应。董秀良、曹凤岐(2009)采用多元GARCH-BEKK模型,以美国、日本、香港和我国沪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只有香港股市对沪市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美、日股市对沪市的波动溢出则不显著,但由于美、日股市波动可以借助对香港股市波动的影响间接地引起我国沪市的波动。姚琼(2012)以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指数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三元 GJR-GARCH-DCC模型对沪深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沪深港股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动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内地股市更加国际化,市场之间的关系存在非对称性,沪市在三个市场之间已经起到了主导作用,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呈现增加的趋势。吴旭(2015)基于BEKK-GARCH模型对上证指数、#8220;港股通#8221;指数和中证恒生#8220;沪港通#8221;AH股精明指数的收益率波动进行分析,发现上海股市和#8220;沪港通#8221;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为单向,上海股市波动会影响#8220;沪港通#8221;机制内股票的波动,#8220;沪港通#8221;的变动不一定会影响上海股市变动。
国外研究现状:Eun和Shimls(1989)运用GARCH模型研究了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他们发现信息从美国市场快速地向其他市场传递,但却没有一个外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运动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Loutmos和Booth(1990)发现股票价格之间是相互依赖的,纽约市场和东京市场存在双向的价格溢出效应,并且波动也是相互依赖的,具有显著的传导效应。Miyakoshi研究了美国和日本股市对亚洲其它国家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他们认为,日本股市对亚洲其它国家的波动溢出效应要强于美国股市的影响,同时亚洲国家股市也对日本股市具有反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其它研究还包括:Theodossiou和Lee,Connolly和Wang,Domanski和Kremer等,这些研究均发现股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关联性,以及美国股市的先导作用。Dajcman、Silvo、Festic、Mejra(2012)采用DCC-GARCH模型研究了斯洛文尼亚和其他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匈牙利和捷克)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性。结果表明,斯洛文尼亚与这些国家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Tan Bee Huen、Arsad、Zainudin、Ooi Po Chun(2014)利用 GARCH-BEKK 模型对2个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和中国)与2个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存在双向溢出效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课题计划在六个月内完成,具体进展计划如下:
2022年12月26日-2022年1月5日,与导师进行讨论,收集阅读整理材料,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1月5日-2022年4月28日,完成论文主体内容的研究与写作。
5. 参考文献
[1]谷耀,陆丽娜.沪深港股市信息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8):142-152.
[2]曹广喜,姚奕.沪深股市动态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5):45-47.
[3]谷耀,陆丽娜.沪、深、港股市信息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基于dcc-(bv)egarch-var的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