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上海地区猪丹毒丝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因子检测[1]陆承平. 兽医微生物学[M]. 3 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05.[2]陈溥言. 兽医传染病学[M]. 5 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3]万遂如.猪丹毒的防控技术[J].养猪,2013(4):115.[4]王晓虎,范秀波,袁宝等.猪丹毒的诊断及防制[J].吉林畜牧兽医,2006,(11):36-37.[5]杨晓平.猪丹毒的综合诊疗[J].福建畜牧兽医,2006,(6):56-57.[6]吴长德,方永辉,张文亮等.猪丹毒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 2004,(8):53.[7] 车勇良, 陈如敬, 王隆柏, 等. 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SpaA 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11,31(1): 1591-1593.[8]罗新民.生猪屠宰场猪丹毒杆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2):34.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对来自上海不同养殖场与屠宰场的疑似病猪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别,确定上海地区流行猪丹毒病原基因型,并以此对进一步的地区综合防疫工作作出评估。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采取2015年内上海个屠宰场和养殖场的疑似病料样本心脏,肺部,肠道,肝脏等部位取样分离培养细菌,分别进行形态学和生化检验以及包括16s片段和七对毒力基因(Spa,CpsA,CpaB,CpsC,RspA,RspB,透明质酸酶)和的PCR分子生物检验,记录并分析结果。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实验主要使用了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别等传统鉴定方法与16s rRNA保守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建立的PCR 扩增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用各个毒力基因特异引物建立PCR扩增方法鉴定菌株中的毒力基因片段。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预期16-20株病样分离培养和镜检,生化检验在三周内完成。
之后分别进行16s片段与毒力基因分子的生物学检验,预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整个课题大约需要两个月。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