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5个学习主题。其中,学习主题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作为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而其中“微粒性质”,作为学生微粒观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微粒性质”不仅是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分子、离子和原子。通过“微粒性质”教学,可培养学生的三大化学学科素养,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物质构成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虽然从微观角度微粒及其作用不可见,其物理化学意义却非常明确。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设计了许多典型的实验教学案例,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微粒性质的实验较少涉及。
为了更好地理解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对于较难理解的微观概念,如何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从分析身边的一些现象和简单实验入手,开展实验教学设计。解决如何从作用的本质----微粒、作用和能量关系入手,从实验、运用数据、论证推理的“实验一数据一推理”思想有利于统整物质结构的教学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三大化学学科素养尤为重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分析常规实验研究微粒性质繁杂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1)实验药品过多,实验内容重复率高的同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实验原理:
(1)2k2cr2o7 8h2so4 3ch3ch2oh=3ch3cooh 2cr2(so4)3 11h2o 2k2so4
乙醇(酒精)被氧化为乙酸,橙红色的cr2o72-被还原为绿色的cr3 ,该反应颜色变化可应用于制作检测司机是否饮酒的手持装置
(2)酒精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酒精分子间有间隙,配置酒精溶液时溶液体积“减小”
4. 参考文献
[1]吴玉芬. 微粒性质教学中实验的改进与应用[j]. 化学教与学,2018(12):86-87,78.
[2]穆祥媛. 基于微粒观培养的分子与原子创新实验教学[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6):19-21.
[3] 陈洲. 例谈微观世界可视化的教学设计 ——以初中化学《微粒的性质》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21(1):57-59,8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阶段:2024.12.19-2024.1.8
查阅文献,制定计划。
第2阶段:2024.2.2-3.1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