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在诸多的磷光配合物中,基于铱( ir) 配合物发光的磷光 oled具有最高的发光效率,其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结构进行调节ir( ppy) 2 ( acac) ,ir( piq) 2 ( acac)和 firpic 等一些小分子铱磷光配合物已商业化,并成功应用于 oled 中。ir(piq)2(acac)是最常用的一种高效磷光红光材料,在未来将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电化学发光也称为电致化学发光是指物质在电极表面经过电子转移反应形成激发态释放出能量进而发光的过程. ECL 包含两个过程:电化学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由此 ECL 类型主要分成两种即湮灭型 ECL 和共反应剂参与 ECL. 前者是由单个发光体产生的后者涉及到发光体与合适的共反应剂发生电化学反应与化学发光相比ECL 对于光的发射具有较好的时空可控性. 与光致发光分析相比ECL 无需激发光源有效避免了杂散光的干扰增加了分析的灵敏度. 因此ECL 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确证了ir(piq)2(acac)的分子结构,测试了其光物理性能。探讨了发光体系的条件、增强剂及对有研究意义生物分子的作用。
3参考文献.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目前光电器件领域中已逐步趋向成熟且有着巨大实用前景的新型技术。
目前,oled的全色显示主要通过对有机电致发光分子设计新型配体或对已有配体进行修饰改性,所以,oled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合成制备为了实现全色显示及照明等应用,在三基色中红光是必不可少的。
ir(piq)2(acac)是一种高效的磷光红光材料,目前在有机光催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等方面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将电极中的银丝,用丙酮除油,再用1N HNO3溶液浸蚀,然后用蒸馏水洗净后放在0.1N HCI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银丝为工作电极,铂丝作对极,饱和甘汞电极做参比电极,电解的阳极电流密度为0.3mA/cm2左右,时间120min左右。
使用计时电流法或计时电位法均可制备agcl电极 选用Ir(PIQ)2(acac)材料作为修饰剂,通过自组装方式修饰到电极表面, 研究电致化学发光性能,主要探讨发光体系的条件、增强剂及对有研究意义生物分子的作用。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实验所需的电化学仪器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ir(piq)2(acac)
2、化学书籍及相关文献;
3、前人和指导老师对ir(piq)2(acac)有较深的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