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大学四年对本专业的学习,我对审计学的各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尤其对绩效审计倍感兴趣,因此选择了#8220;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研究#8221;这一课题。希望能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加深自己对此项目的认识,更加完整地掌握专业知识。
绩效审计从它诞生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在发达国家已开展多年,日渐成熟,与之相比,国内绩效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业正在探索前进中。绩效审计主要围绕三个要素展开: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这三个要素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因而绩效审计显得尤为重要。选此课题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加以延伸,以期丰富现有有关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研究。同时希望通过探讨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定义及相互的关系阐明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主客体以及绩效审计程序。针对当前国内企业内部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剖析,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的推进国内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理论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说明国内外对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
2、对内部绩效审计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历程,并据此提出其发展趋势。
3、针对我国绩效审计起步阶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欧美国家在这方面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英国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便是实施绩效审计的源动力。《1983年国家审计法》对绩效审计做出了单独规定,并于《2011年预算责任和国家审计法》中做出修订。英国没有#8220;企业绩效审计#8221;一词,但存在#8220;对涉及企业的某一项政策执行、资金使用开展的绩效审计#8221;。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绩效审计的国家,其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0%以上为从事绩效审计,这为其带来了惊人的财政收益,对世界范围内的绩效审计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起初理论研究侧重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如1988年11月出版的由张国祥等翻译的美国学者利奥.赫伯特等撰写的《管理绩效审计学》。对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我国有关绩效审计的论文和专著大都是在此之后发表或出版的。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从经济效益审计的角度对我国绩效审计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有吕文基(1992)、王光远(1996)、陈思维等(1997)、邢俊芳(2001)、崔彤(2002)、蔡春(2006)等撰写的专著。我国绩效审计从侧重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到逐步转向探讨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对绩效审计基本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但就目前而言,侧重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正处于完善过程中。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5. 参考文献
[1]代红,论我国企业内部绩效审计[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2):6-8.
[2]张海燕,绩效审计初探[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4,18(4):26-27.
[3]张秀玲,李清华,企业内部绩效审计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7,(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