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重中之重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简而言之,它就是联系各方的重要纽带,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问题理所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监管的核心。现如今,世界各国对会计信息披露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市场功能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实际的监管中,违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是众多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的同时,极大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甚至整个经济市场的正常运转。因此,为了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行之有效,确保整个经济市场平稳运行,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重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问题。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如下: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概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的意义、监管的内容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现状及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法制规范及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方面,徐经长教授在《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研究》中,认为会计监管是指以解决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为目的,政府机构和中介组织依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会计行为所进行的引导、干预和管制。他以监管的理论分析和对证券市场功能、组成和风险的认识为基础,从证券市场与信息披露制度的#8220;血缘#8221;关系出发,具体透视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确立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理念。
国外方面,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会计监管的研究。乔治#183;施蒂格勒(Stigler)在《经济管制论》里,认为管制通常是产业自己争取来的,管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被管制产业的利益服务的。在理论上国外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管制论和非管制论。前者认为,应该对会计信息披露采取一定管制,规定一定的范围和格式,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确定最优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披露内容。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沃克和特尔尼(Wolk and Tearney)以及加拿大会计学者司可脱(Scott)。非管制论则主张,上市公司完全可以自愿披露信息而无需强制性信息披露,且为了有效履行受托责任、争夺市场资源及向市场传递良好的信号,上市公司会自愿披露绝大部分信息。代理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Gaber)、竞争性资本市场观点(代表人物:美国学者Perman;Mertom;Diamond and Verrecchia等)与个人契约理论是构建非管制论的三大支柱。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研读,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现状、成果、观点,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并写出论文提纲;
3.2022年2-3月:完成初稿,重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5.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国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2]闫翠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王智丽.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效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