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及应对开题报告

 2023-01-17 07: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投资者和各类投资机构进行相关判断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处于上市公司自身自身、控股股东或管理层等方面的利益驱动,导致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利润操纵等行为普遍存在,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常常选择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利用关联方交易、变更折旧方法、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虚构收入降低费用等,以达到其取得上市资格、夸大考核业绩、扩大融资能力、获取配股资格、避免股票被摘牌等目的。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准则在理念和体系等方面,已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准则的实施必然对企业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会计准则的变革必将对我国企业利润产生重大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够抑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但某些规定增大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因此,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对新会计准则进行探讨。首先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了解其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限制,从制定准则角度出发,理解各类利润操纵的手段方式。另外,根据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启示,能识破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各种手段,积极应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的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schipper(2013)对当前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如何转变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提出了一系列质疑;nelson等(2013)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审计师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会计准则越具体,管理层越可能通过构造交易进行利润操纵,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从业者包括公司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更偏爱具体的会计标准。国内研究主要包括葛家澎、黄世忠(2012),平来禄、刘峰和雷科罗(2003),朱海林(2003),林斌、黄婷晖和杨德明(2012)等。但是,这些文献没有很好地回答原则导向或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利润操纵、以及如何操纵利润的等问题,更没有严格的实证证据。

国内外有关利润操纵的文献汗牛充栋,以下主要分析与本章密切相关的文献。teoh,wong和rao(1998)以美国1980年至1992年首发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首发(ip0}前后的利润操纵行为变化。结论是上市公司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在首发的不同时期,会利用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方法的变化来操纵利润。近年来,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和配股或万损关系的研究很多,得出一些富有中国制度特色的结论。蒋义宏(2011),刘杰(2012),孙铮和土跃堂(2012),陈小悦、肖星和过晓燕(2010)等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频率分布进行了检验,均发现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利润操纵行为,发现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会进行盈余管理,而且监管部门在审核时并不一定能发现甚至纠正这种把戏,配股后公司效益下降也一定程度上证明公司在配股前进行了利润操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搜集并阅读相关材料,初步确定选题。第二阶段:2022.12在论文指导老师指导下最终确定论文选题。第三阶段:2022.1 在广泛搜集资料并精心阅读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第四阶段:2022.2-2022.3 围绕选题实习,为撰写论文找切入点并写出提纲。第五阶段:2022.4完成初稿,解决写作中的问题,并配合学校进行中期检查。第六阶段:2022.5反复修改论文,按学校统一的规范性要求最终定稿。

5. 参考文献

[1]阴坚毅.浅议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2).[2]工宾宾.浅谈新会计准则的影响时中国农业会计,201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4]Williamson,O.E,2010,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aking stock, looking ahead',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8.[5]Schipper,Katherine.2013.Principles-Based Accounting Standards,Accouting Horizons 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