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互联网金融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起步。从2013年余额宝火爆开始,整个市场及舆论被迅速引爆。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模式,又有了许多新的探索。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尤其自2011年以来, 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和经济体制的制约, 以及各行各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其生存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融资难成为他们生存的重大阻碍。为了解决各行业融资难的问题,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虽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与努力,但效果不明显。
本文从两方面出发,分别具体论述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和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针对目前我国我国资本主义市场存在的不足,为了缓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严重的融资约束,应该做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以当前学术界对金融发展的研究现状为出发点,然后对相关的重点概念与文献进行回顾,接着重点地阐述金融发展对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和对融资决策的影响,最后部分为结论及政策启示。
关键词:金融发展,融资渠道,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
写作提纲:首先介绍相关概念和文献回顾,然后重点对金融发展对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和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对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企业融资方式选择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管理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先后投入运行。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我国的企业融资研究发展得较晚,基本都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有经济学家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探讨。并且对国外的研究理论借鉴较多,部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主要贡献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部分为文章的前言,总结概括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和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金融发展对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影响;第四部分为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第五部分为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政策启示。
5. 参考文献
[1]江伟.法制环境、金融发展与企业长期债务融资[n].证券市场导报,2010-03-10(03)
[2]李斌,江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3):68-78
[3]朱凯,陈信元.金融发展、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2009,(7):66-80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